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股海巨鳄> 第二十三章 四川长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四川长虹(1 / 2)

 醒来之后,张扬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心中暗自庆幸道:“还好醒了,不然这个梦再做下去,我就成禽兽了!哎,汐汐她怎么突然跳出来坏我好事啊,我和她妈妈还有苏蓉玩得正开心呢!”

想到这里,他颇觉遗憾,左拥右抱、二女同眠这样的场景也只有在梦中才可能出现,现实中哪里可能发生呢!他怀念地回味着刚才梦中的美妙滋味儿,渐渐地又睡了过去。

一晃又过了些日子,进入了七月份。7月27日,星期四,张扬再次等来了机会。他把所有的钱——他自己的,蔡秀颖的,还有蔡秀颖拉来的那几个客户的——都买入了四川长虹。

他自己的资金有六十九万,蔡秀颖的资金有三百六十多万,客户的资金有四百一十多万,所以,他现在手里管理着的资金总共高达八百四十多万。在这个年代,已经是比不小的数目了。

为了避免拉抬股价,张扬采取了分批进场的策略,即不在一个时间点内把手里的资金全部买完。根据和自己的亲疏关系,他首先用自己的账户买,过了一会儿之后再用蔡秀颖的账户买,又过了一阵之后,再用徐瑾瑜也就是蔡秀颖那个当官儿的至交好友的账户买。到了下午的时候,才把其他几个客户账户上的钱买光。

这样一来,几人的进场价也各有区别。张扬和蔡秀颖的进场价最低,只有12.25元,徐瑾瑜的稍高,是12.30元,而其他人的进场价则在12.40元左右。

没办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帮客户操作怎么能比给自己操作还上心呢?

张扬为什么要买四川长虹这只股票呢?

这首先得从k线图说起。在7月20号,也就是上个星期四这天,四川长虹拉了一根大阳线,上涨7.92%,并且放下了巨量。可以粗略地做一个判断,有人在此进场!

再看看7月20号之前的走势,在5.18那次三天的牛市之后,四川长虹一路急跌,差不多回到了牛市前的价位,止跌之后,一直横盘不动,股价几乎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可以认为,这里就是底部了。

最后再看下7月20号大涨之后的走势:连跌四天,再次回到了大涨之前的平台上。机构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先迅速拉高吸筹,让众散户没有反应时间,等散户追涨之后,又使劲儿往下杀,把这些追涨的散户甚至以前就持有股票的散户杀出来,借此再次聚集筹码。

简而言之,从k线图来看,这里有底部建仓的迹象。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构成张扬买进四川长虹的理由。现在是95年,尚未走出熊市的低迷,要到96年,才会再次迎来牛市。因此,在这里,买股票必须谨慎无比,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阴沟翻船,最好是用少量资金做短线。

那么,为什么张扬在此敢如此大胆地满仓买入四川长虹呢?

因为,四川长虹和另一只股票——深发展(现名平安银行)正是在96-97这波大牛市中领涨沪深两市的超级大牛股!为什么四川长虹会涨得这么好呢?这和它当时火爆的业绩是分不开的。九十年代,彩电逐渐普及,和洗衣机、冰箱一起,成为一个家庭必备的三大件。几乎每个家庭都要买彩电,不买彩电就会被人看不起,会被认为家里穷。每对新婚夫妇组建家庭后,率先要购置的也是彩电!而四川长虹正是生产彩电的,并且是当时彩电行业的王牌。

很多人哪怕多花几百上千块钱也要买长虹的彩电,除了质量好的原因之外,还因为这倍儿有面子,甚至可以向别人吹嘘炫耀一番。比如,蔡秀颖家里现在用的就是长虹的彩电。至今,张扬都很清楚的记得,前世他因为炒股输了钱,经济困难,直到98年的时候才买了一台彩电,而且还不是长虹的,是熊猫的,那时,他每次去大伯张和家,看到对方的那台长虹彩电,心里那个羡慕劲儿简直不提了。好在他今生不需去羡慕别人了,虽然家里也还没有彩电,但若要买,随时可以买,只是他目前没这个需求而已。

火爆的销售业绩自然带动了股票的大幅拉升,促使四川长虹成为当时a股市场上风光无比的领头羊。所以,即使张扬在这里买了之后,四川长虹没有上涨甚至下跌,他都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未来四川长虹必会让他大赚特赚。

当然,张扬在这里买进四川长虹可不是等它继续横盘或者下跌的。

一般来说,一轮牛市的领头羊往往会先于这轮牛市启动。张扬在翻看了四川长虹的基本面数据之后,更加肯定了这一点。四川长虹去年的每股收益高达3.244元!而它现在的股价也才12元左右,市盈率不到4倍!并且,由于业绩好,年报的送配方案也不错,10送7股,派1元。在除权除息之前,一般都会有人抢权抢息,从而拉动股价上升。而此时,四川长虹还没有除权除息,之前也没有上涨,因此近期之内,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就是张扬哪怕是在熊市,也毅然决然买入这只股票的原因。

蔡秀颖听完张扬的分析后,恍然地笑着说道:“原来炒股还要看公司业绩呀!”

这话颇让张扬有几分无语,炒股当然要看公司业绩了!只不过中国股市刚起步,太过混乱,所以给人一种炒股就是投机甚至是赌博的错觉。这个现象,即使是在张扬重生前的2015年也非常普遍。这是中国股民的悲哀,也是中国股市的悲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