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解铃人(1 / 2)

 防御法阵荡尽妖魔,这不过分吧?正文卷第七十四章解铃人这封带着悔意的信,不知是何时写就,若是此信内容属实,陈敬荣应该在离家出走后一年左右,便去某处矿洞做起了苦力。

张栩回顾着刚刚用“知福”获得的信息:

此人作为一个家道中落的文人家庭的子弟,从小虽也发奋读书,然而如今大黎之科举,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变化,早已朱紫难别。

非是有点墨水在肚中便能考取的。

其背后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关系,常人没有接触到门路,根本难以进入其中。

陈敬荣在娶妻之前六年,均参加了秋闱。

在妻子吴漪生下陈小珍之后,改为两年一考、甚至三年一考,如此再考六次,直到陈小珍二八年华,自己竟是始终不中。

他自懂事起,在做的事情便是读书,未曾想,如今女儿都长大了,自己仍连乡试都不曾中得。

而从小接受的启蒙,让陈敬荣不肯听从妻子吴漪的劝告,心中始终认定已经逝去的父母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屡试不第,再加上没有钱维持生活的路子,只靠吴漪的一点绣工所得铜板勉强糊口,陈敬荣不禁心力交瘁,大病了一场。

来为他看病的大夫捋着胡子,略略把脉,开了一剂不痛不痒的药,竟然当真治好了他不得志的心病。

倒也不是那大夫妙手回春,只是因为此药需以酒做引子。

陈敬荣觉得此醇香之物大善,比那半日才能熬出来的乌黑酸臭汤水,好使千百倍!

自此,他嗜酒如命,在日日烂醉里,反倒觅得一丝活着的实感。

作为一个成家的男人,陈敬荣这一生自然是活得大错特错;

但是在背后推波助澜、酿造悲剧的科举制度,也脱不了干系。

少年正在默然转动心念,却听见乐浔那边发出了一点动静。

“啪嗒——”

少女站在那张梳妆台前,拿起铜镜旁边那个落满了灰尘的木盒,手指微动,运用气机将尘土抚去,这才缓缓打开。

其中铺着一条软布,印子修长,一看便知是收纳首饰的盒子。

小妮子不做言语,默默将木盒拿过,当着张栩的面,将玉簪轻轻放入木盒之中的那道压痕上。

不偏不倚、不多不少。

陈敬荣死前,面向着的物事,赫然是那张覆着铜镜的桌子。

而桌子上除了铜镜,仅剩的物品便是这平平无奇的木盒。

师姐的心思真细腻啊。

此人的遗愿,大半就是将玉簪放回盒子之中。

木盒虽老,但是对于陈敬荣来说,就是玉簪的归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