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的两人随着人流来到了报名地点,王洛环顾一周,他跟小胖子孙寒卫穿穿着是好的,最起码衣服虽然是旧的,但没有补丁,很多同学穿的是补丁摞补丁。
王洛跟孙寒卫找到了机械系的报名地点,在排队的时候,看到前面一个女同学那真是面黄肌瘦,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裤腿都短了一截,脚上穿着的竟然是一双草鞋。
王洛前世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位老学长发到网上的文章,回忆60年代的大学生生活,当时有一段令他记忆犹新,当时文章是真么写的。
“在六十年代,大学生中的工农兵子女多,大多比较贫困,衣物、鞋袜都没有多的,更不要说皮鞋了,不少同学平时只穿一双草鞋。
记得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开幕时要搞入场式,要求每个系出一个方队,穿戴整齐,比赛做广播体操。
有一个系也许是穷学生多吧,决定参加出场方队的队员统一着白上衣、兰下装、黒布鞋。然而,衣服统一了,而鞋子却无法统一。
因为有的学生只有一双布鞋或胶鞋,有的甚至只有草鞋,怎么办?最后,系里只好决定都不穿鞋,全部打赤脚。开幕式那天,当那个系的方队出场时,全场都大笑起来,不少同学边笑边喊道:“快看啊,赤脚大仙来了!”
由于穿戴统一,做起操来,还非常整齐呢!事后,校领导认为,大学生打赤脚是不文明的表现,今后不准打赤脚了。
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由系里补助,为他们买鞋子,这样一来,学校里的“赤脚大仙”才慢慢少了,现在想来,当时大学生打赤脚,那是不得已啊!有钱买鞋,谁愿意打赤脚呢?”
当时他看了这一段,以为是一个笑话,当时还在网上评论过这篇文章,没想到真实的情况的确如此,这不,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了。
也幸亏国家在这一块,对大学生生活非常关照,很多学生都只带一件行李,上大学费用基本由国家全部承担,学校不收学杂费、不收讲义费、不收伙食住宿费,连洗澡费也不收费,生活用的被褥、脸盆等都是由学校发,学生一般就需要自备一支学习用的钢笔,每月还会得到20多元津贴,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就等于家里少一个人吃饭,反而减轻了负担。
也就王洛的妈妈怕王洛在冬天的时候冻着,才让他多带了一床被褥,要不他也会跟其他同学一样,浑身上下没有多少东西了。
排了一会队,终于轮到王洛了,王洛把录取通知书和介绍信递给了负责接待的老师。
“王洛,河北沧州的?”
负责接待的老师拿着录取通知书跟王洛本人及介绍信进行比对,并做着询问。
“对,是我,我就是王洛,来自河北沧州。”
面对接待老师的询问,这事是万万不能马虎的,要认真回答,没办法,这时候档案建立都不是太齐全,也没有照片比对,全靠介绍信上的说明来确定身份。
华夏俗语:私凭文书官凭印,改革开放前出门,都必须要开一张介绍信。介绍信是官方出具的具有个人身份的证明原件,自建国至改革开放初期,它一直是个人出差旅行、单位外调、购买特殊物品等等的唯一合法凭证。
介绍信曾经在华夏大地上漫天飞,没有一张介绍信,你将寸步难行。
农民进城买化肥要介绍信;领结婚证要介绍信;结婚购买家具、热水瓶要介绍信……除了大小便和挨批不要介绍信,购买新华书店内部发行的书籍都要介绍信。
介绍信是一张比16开还小的纸,存根在左面,约占五分之一。
右面占五分之四的地方是介绍信的正文,内中列有姓名、日期、事项、介绍信号码。存根与正文的内容一样,但“空间”压缩,特别在“事项”一栏上,公章分两处盖,一处盖在存根与正文之间的虚线上,叫骑缝章,另一处盖在正文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