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不宋> 239.学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9.学田(2 / 2)

“殿下赐,不敢辞,下官们失礼了。”

几个学官见一老一少相处很是亲和随意,颇有君臣相得之感,心情也随着这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赵孟启看着几个学官,随和道,“你们请我来,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那就说说吧。”

教授是府学最高主官,司库则通称为钱粮官,管理后勤财务,助教主要负责教学。

三人眼神交流一番,便由舒司库开口,“殿下,是这样的,这次水患导致学田绝收,府衙也决定免租,这倒也是应当,只是少了这笔收入,又逢科举年开支大增,学校经费不免捉襟见肘,吴公说府库暂时也拨不出钱粮,所以只好向殿下求助了。”

府库没钱?不能吧?

赵孟启狐疑着看向吴潜,只见他眯着眼假寐,似乎什么都没听到。

随即灵光一闪,赵孟启反应过来,失笑道,“你们关心的,其实是官田改制的事吧?”

三个学官讪讪一笑,“殿下英明!”

官学的经费最初时是由地方官府直接拨给的,有时学校也会自己通过印刷图书出售来筹集一部分,偶尔还有民间捐赠财物来助学。

但随着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学生人数益多,所需要的经费就越来越庞大,靠这些不稳定的收入已经难以维持,经常入不敷出。

随即在乾兴元年时,有国子监官员奏请朝廷,赐给兖州州学十顷学田以为学粮,从此便开启了学田制。

在宋以前,历朝解决教育经费的措施都是临时性、权宜性的,没有确立较为稳定的保障机制,而学田制的出现,为文化普及和教育兴盛停供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这学田当然不是让师生们自己去耕种,而是租给佃户以获得地租。

一开始,是从当地官田中划拨,通常大府上州多为十顷,一般州府多为五顷,县学则多为两顷。

这个收入倒是比较稳定了,可一顷田也就是一百亩,收到的地租也不多,渐渐也支撑不住。

对于宋代地方官来说,教化才是最大的政绩,因此地方官府开始竭力收集养士钱财,往往将绝户或者产权不明的田产判给学校,另外还有没收的寺庙田产,转化其他形式的公田,富户捐赠,或者用地方财政的结余买田,有时候学校也会自筹资金买田。

于是,学田越来越多,成为了公田中最大的一项,单就这平江府学名下,就有三万一千多亩,每年收租折钱五万贯。

如教授这般有正式品级学官的俸禄是由朝廷支给,一般不从学校经费里支取。

官学经费开支主要有两类,一是学生食费和津贴,伙食占了绝大部分,津贴则包括灯油钱、薪炭钱、笔墨教材钱等等,以保证学生生活所需。

二是杂费开支,包括日常维修费用、无品级学官学职及勤杂工的工钱、购买藏书、各种行政开支等。

学田就是这些经费的最主要来源,可以说,学无田不立,没有了学田,学校也就存在不下去了,因此学官们自然很在意。

官学的校产本质上还是属于朝廷的,学田也是官田的一部分,自然也在赵孟启的改制计划中。

改制后,学校失去了学田的管理权和控制权,还能不能保证取得收益稳定,就成了一个问题。

在学官们看来,最好是维持原样,但赵孟启显然不同意,可如果处理不好,不能让天下学子满意,那绝大多数读书人都会成为他执政的反对者。

赵孟启反复思考后,才缓缓说道,“在孤看来,学田制算是不错,但如今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隐患,和其他官田一样,由于分布零散,容易造成管理缺失,被侵占冒佃之事屡有发生,而且,因为学田不需要缴纳赋税,很容易被人冒名诡寄。”

“孤认为,防止隐漏税赋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全天下所有的田地都必须纳税,便是皇庄官田也应如此,只有消除特权田产的存在,才能避免奸猾之徒钻空子,当然,这一来就得加强基层管理,将所有田产都置于官府掌控之中,也就是要增加官吏,这无疑会增加行政成本。”

曾教授听了这话,十分诧异,不由质疑道,“殿下,三冗作为我朝最大的弊政,人所公知,无数贤臣能吏都努力想要将其消除,为何殿下还要反其道行之,加重冗官之弊呢!?”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不宋更新,239.学田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