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我真的在修仙啊!> 第九十五章 历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五章 历史(1 / 2)

 史鱼想起了分为五期上传的瓷器历史视频,那五期将瓷器的出现和在历朝历代的发展都讲解了一遍。

——

瓷器最早的记录可是在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早期,那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陶。(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在商代和西周的时期,工人改良了陶器的泥土配方,于是这一千多年之中,陶慢慢的向着瓷转换,出现了“青釉器”。

“青釉器”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制更是温度高达一千一到一千二百多度的高温烧制。“青釉器”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所以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到了东汉汉光武帝时期,瓷器才真正烧造而成时,在这段时间,瓷器还只有青瓷和黑瓷两种,很单调。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直到晋朝出现,然后南北两朝。

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样一个贵族骄奢淑华的时代,瓷器终于在贵族的要求之下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白瓷。(请注意,这里的青瓷、黑瓷、白瓷,并非是完全单指一种颜色。青瓷里面包含了青绿、青黄、青褐、青灰等;黑瓷里面包含了褐、酱等;白瓷也有可能略黄或略青。)

按照现代化的解释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釉料中铁的含量不同,所以效果不同。

(如果釉里面铁的含量低于1%,烧出来就是白瓷;在1%在3%之间,就是青瓷;超过4%,那就是黑瓷。古时候,原料比例与温度都没有办法控制得很好,因此釉色不稳定,有很强的随机性。)

直到杨坚开创了隋朝,这个时期,青瓷因为它的颜色的素美,被当时的人越来越喜爱,青瓷烧制的占比就越来越大,但是后期杨广为帝的时期,白瓷烧制技术不断的进步,白瓷越来越白,在后期厚积而薄发赶超青瓷,成为当时的主流。

到了唐朝,白瓷和青瓷形成了相互抗衡的局面,有了“南青北白”的说法。

南方代表是来自浙江的越窑,北方的代表是来自河北的邢窑,所以也有“南越北邢”的叫法。

唐代的瓷器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着名的“唐三彩”,(它是一种低温烧造的陶器)唐三彩在唐朝享受了极大的追捧,因为它身上的颜色实在太过于绚烂,而且不一,不会出现两件一摸一样的色彩。

到了宋朝,瓷器经过了整个大唐的盛世,已经在工艺上稳定了下来。于是宋朝瓷器才算是真正百花齐放的朝代。

白瓷和青瓷,两大瓷器在这个朝代被玩出了花一样,各种各样的工艺技术,让它们的形状,款式都有了巨大的突破。

宋朝也有着最为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钧窑,虽然颜色非常不像青瓷,但是它确实是属于青瓷系的。工人在钧窑的釉的颜色里面添加了一点儿铜,结果最后烧出了渐变的紫红色,于是钧窑也被称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在整个宋朝,还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