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高考试卷上推演可控核聚变> 第四章 去京都【求收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去京都【求收藏】(2 / 2)

尹启航和吴旭同时望向杨杰,眼神充满警惕。

杨杰被看得发毛,连连摆手:“我就看到这些,就拍了这几张照片,不要误会我私吞啊。”

陈和明白过来,解释道:“哦,剩下的步骤我写在草稿纸上了。”

尹启航和吴旭满脸震惊,他们隐约意识到了事态有多重要,同时脱口而出:“赶快联系教育厅,把草稿纸调出来!”

杨杰舒缓了一口气,差点解释不清。

在许多年后的课本上,杨杰这个名字总会被提起,当然不是因为他的学术贡献,而是他的一个无意之举,使得一个牛顿、爱因斯坦式的继往开来的天才没有被埋没!

……

又经过几天周折,陈和的草稿纸被调出来。

尹启航作为核物理方面的高材生,在这几天里没事就与陈和攀谈起相关的理论知识。

陈和明白这是在考较自己,脑海中那些知识如同印在里面一样,自然对答如流,时不时还能蹦出几个匪夷所思的思路。

这使得尹启航打消了疑虑,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

拿到草稿纸部分之后,尹启航有些懵了,上面许多推导过程他一时也吃不准,于是不停地打电话给自己的教授。

最终那名教授郑重地吩咐:“这几天我们也一直分析你发来的草稿纸部分的内容,经过研究,决定还是让那位学生来一趟京都,当面让他做一次讲演吧。”

两天后,京都。

一间会议室,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放出的是重新誊抄的理论推导过程,前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和文字。

此刻陈和正站在演讲台上,下面坐着二十多位教授和专家。

陈和感觉这情景就像大学生论文答辩一样,只不过自己才刚刚高考结束。

本来这些人看到前半部分,觉得其中有一些可取之处,同时又了解了陈和的具体情况,两所大学都起了爱才之心,想把他招收过去。

可当看完草稿纸部分,都觉得自己肤浅了。

他的水平何止是最前沿,简直是突破式创新,已经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和验证体系。

如果正确的话,可控核聚变很快就能问世!

只是,这个理论体系到底正确吗?

他们还带有疑问。

只有面对面交流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陈和扫视一眼台下落座的众人,座次泾渭分明,长长的会议桌左右两侧分别坐得是华清大学和京都大学的教授和博导。

简单自我介绍后,陈和开始了演讲,他把整个推演过程讲述一遍。

台下很安静。

这时一个年轻的导师站起来推了推眼镜:“请问第三页倒数地二行那个式子是怎么来的?”

陈和点了点头,转过身找到他说的位置。

“很简单,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做出变换……”

他很快在黑板上写下变换过程。

简洁、优美。

年轻导师思索片刻,豁然开朗,然后朝陈和微微鞠了个躬:“谢谢!”

尹启航坐在下面,嘴角微微上扬,他没想到一个高中生的基础功底这么好!

看来必须把他招到华清。

想到这里,便朝对面吴旭看去,没想到吴旭也正以同样的眼神看着自己。

艹!

想一块去了。

提问继续进行,后面的提问间隔越来越深长,但是问题越来越深刻。

陈和都一一作答,如同行云流水,毫无片刻殆滞。

以至于到了最后面,现场许多年龄比较小的导师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拿出纸笔开始记录。

此刻所有人都有一个想法,即便陈和的理论有误,但是他所掌握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功底,已经超越现场大部分人!

毫不夸张得说,以他现在的能力,来大学当教授也不在话下!

陈和站在讲台上安静地看着下面众人,时间过去了大概十几分钟,下面只是有人交头接耳,但是始终没人再提问。

这时,会议桌两排为首的两位年纪稍大的教授互相对视一眼。

陈和来到时听尹启航和吴旭的介绍,记住了这两位的名字,坐在华清系一侧的叫杜仲海,另一侧京都系的叫宋博文。

这两人俨然就是两所名校的领头人。

杜仲海缓缓开口:“陈和同学,你的理论推演我们已经反复看过多遍,逻辑上没有漏洞,只是可控核聚变,关键在于可控二字,你对这两字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陈和微微一笑,果然是大佬,开口就问到根本上来。

“杜教授,您听说过球状闪电吗?”

现场所有人,包括杜仲海都面面相觑,这跟“球状闪电”有什么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