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斑灿的虎皮上,端跽着穿着绣有星辰天河黼黻龙鱼日月的青色绵衣冕服的秦国公。秦国公已非昨日的秦国公。从他身上透出来沉着威严还是很有咄人之气的。</p>
仅八个月,就当刮目相看了</p>
这是公孙鞅行完大礼,被赐席而跽后,心里的第一印象。</p>
“怎么,客卿不习惯?”高跽台上的秦公拖着腔调的冷问出第一句。</p>
公孙鞅听后突然离席,走到大堂,站在堂中,拱手奏道:“秦公客卿不是不习惯,而是来到这熟悉的公侯议政堂上,想起了八个月前的议政堂,而不习惯。”</p>
秦国公并没有因为这句好听话,就给与公孙鞅好脸色,还是用冷冷的语气,拦住了公孙鞅:“哦嗯。哪,前事不计,客卿有策请献”</p>
公孙鞅从秦国公那冷冷的语气中,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马上抛弃了学子的开场习惯,迎合着秦公的脾气,直切主题的开始了关系他和秦国前途的献策:“秦国公客卿一生追求的是强国图霸。用智治于国而使国强;国强则用力令邻国臣邻国臣服则年年贡,外富贡则国内富。国内富则民知礼守法。民富知礼守法则畏君;君令民战则民勇于战勇战之国则必霸。为此,卿事魏求霸不成。卿之友劝卿事秦友告卿:秦国公承天命,复祖业,是七国之霸主也故卿弃魏奔秦。”本书有时引用点典籍,是为了给点历史感</p>
公孙鞅边说边关注着秦国公的反映,当他看到秦国公在案几上微微轻点的手指,当他听到秦国公不时发出的满意的恩声后,知道矢已中的。他紧绷的心弦这才一松,就放开了胆子说道:“客卿来秦后才知道,原来,秦国贫弱蛮荒,民愚昧的不知礼,而民俗同戎獂。国公不图霸而自大。国公竟重一冠甚于重一士。所以,客卿才为谢国公之召见,而献帝王之道,以求尽力。但,客卿献策之后却心有失望,准备观望一阵后,离秦它去。”公孙鞅说到这,故意停住不语,站在中央,看着台上的秦国公,想试试他反映。</p>
年轻的秦国公,哪怕执政了两年,还是不够沉着,果然落入公孙鞅的套中,张口就责问景监:“客卿准备弃秦,你知道否?”</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