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八十七章 侍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七章 侍制(1 / 2)

 “这可就为难本王了,子贤,结果怎样?”赵顼苦笑不已,性子依然急切地问道。

沈欢看向官家赵曙,只见他低头沉思,想来是心中有所触动;而欧阳修捋了捋须子,微微淡笑,不知在想什么,他知道今天的主角不是自己,说话不多,一心只让沈欢出头而已。

“水一点点的热了,青蛙还在水中游荡着,直到水最后滚烫,而那青蛙也就慢慢地被煮熟了!”沈欢像是不经意地回答。

“啊?”赵顼惊叫起来。

赵曙眼睛一亮,大发光芒,愣愣地看着沈欢,最后才大是点头。

沈欢又道:“殿下,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一开始青蛙要逃离开水,因为开水超过了它承受的热度,因此有着激烈的反应;而最后水是慢慢加热的,它一点点适应,到最后水热得厉害,它却没有能力跳出来了,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要跳出来。青蛙如此,何况人乎!为政之道,当如此理!”

“好一个为政之道!”赵曙大是击节,赞叹不已,“沈副使这个故事以小见大,发人深省!《道德经》上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亦是此理乎?天下这般大,为政措施怎能不谨慎呢?若有了大动作,反对的人多了,抵抗也就激烈,不是国家幸事,反而应该像用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去实施,春风化雨般把事情做好,那才是最高的境界!皇儿可曾明白了?”

“儿臣明白了,他日行事,面临两难,必以此故事告诫自己!”赵顼好像有了新的认识,“子贤,你不愧是本王最看重的年轻人,果然比常人要出色得多,治国的道理,能说得如此深刻。真有本事!”

沈欢正视对方,虽然从对方的眼中可以看出不少感激的真情,不过心里还是在怀疑,这个表现得比较急功近利的未来皇帝真能明白他今日这个故事吗?要是明白了也不枉费今日他的苦心,若是不明白或者事到临头给忘了,那自己又该如何呢?毕竟道理是道理。可没经过事实教训的年轻人,也许不一定能理解到这个故事深含地治国方略。

当然,有当今官家在场,给颖王赞扬有治国之道,沈欢还是比较担心的,不想惹出什么祸事来。只能赶紧说道:“颖王殿下说笑了,微臣年轻学浅,能有什么见识,刚才所说,不过是切合之前所议拼音之法而已。微臣的意思是拼音之法该推行,却不能动作过烈,以免引起天下之人的强烈抵抗。另外。微臣所写《大宋字典》。才注音不过数千字而已,还有更多的字要加工,但是微臣不擅句读文法,却是有心无力了,为了以免误人子弟,因此想请朝堂出面,召集人手,共同努力,把《大宋字典》打造成我煌煌大宋的象征!”

赵曙点点头道:“沈副使考虑周全。这个朕可以做主,下旨召集馆阁饱学之士出一份力。不过其中还要沈副使协助,由熟悉事务地你教会他们才成。”

“职责所在,不敢稍迟!”来的时候欧阳修给沈欢支了不少应对皇帝的招数,再一次使用。效果还是不错。

赵曙又笑了:“沈副使果然是朝廷栋梁。你弄的那个《文艺》杂志。看来也不错,今后还需再接再厉!”

沈欢又喊口号了:“臣一定把《文艺》打造成最具有欣赏价值的刊物。令它对我大宋教化达到最大功用,也做出最好的榜样,以佐证我大宋富丽繁荣地景况!”这话半虚半实,虚的部分有着鼓惑性,至少能让官家肯定这份杂志的地位与价值,也给对方画出了一个比较大的馅饼,作为皇帝,最在意的不过是文治武功而已,特别是文人治国的天下里,文治方面若能做得极好,声誉也是最高的,像先帝仁宗皇帝,还没死地时候下边大臣与百姓都嚷着给他上“仁”地封号了,虽然他拒绝了,不过作为中国有皇帝以来第一个以“仁”作庙号的皇帝,也算殊荣之极了!

实在的部分当然是《文艺》的前景,才两日时间,就卖了数千册,当然,其中很多人是冲了欧阳修与他的名头去买的,饶是如此,待时日久了,杂志观念深入人心,销量应该也能稳定下来,就是以后一月一册,单是开封,应该也能卖个一两万册的,当然,前提是活字印刷的技术与机器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垄断从来都是无敌的。等销量上去,再在后面开个什么商业广告栏目,到那时估计也就赚翻天了!钱也从来都是好东西,没有人嫌它多地,一想到杂志的“钱景”,就令人激动。

“好!”赵曙拍案而起,“沈副使之言,正合朕意,朕贵有天下,而今大宋天下繁荣堪为盛世,有一部《大宋字典》面世,也是盛世之事!沈副使可以放心,这部字典,朕一定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你安心把它完成即可。”

沈欢激动地道:“陛下恩情,微臣不敢稍忘,定当竭尽全力修成此字典!另外,颖王殿下所说亦有道理,既然确实比较发方便,可以先让开封一些书院或者国子监先把字典前面一些已经注音的常用字学上一学,他日一些士子到地方或者作为启蒙夫子,也有利于拼音的传播。陛下以为如何?”

说一万句都不如实在做一事,虽然为了敲打赵顼这个未来皇帝,说不能急于操作拼音,可也不代表了一点事都不能做。拼音是一种方法,看上去比较简单,只要懂得门道,学来应该也不是难事,不过推广起来也许就难得多了,因为没有人才来做宣传,因此不如先培养一些士子,这些士子人数众多,参加科举考试不可能全部上榜,一旦失败,也许他们就会做上启蒙夫子以养家糊口——像沈欢的伯父沈节君,他们学得拼音,以后教起来也就上手了!因此沈欢才建议由一部分人先学起来,其中对象当然是开封地书院士子;另外就是国子监地生员们。国子监是最高学府,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一旦他们掀起拼音学习浪潮,应该也能引导其他地方的跟风,也算是一个拼音地宣传方式吧。

“这……”赵曙面临决策,事关大业。有点犹豫了,看向欧阳修,有请教的意思。

欧阳修明白过来,稍一沉吟,想想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该谨慎,却也不必顾忌是否与其他大臣通气的问题,今日本来就有拉沈欢一把的意思,于是不客气地道:“陛下,沈副使所言有理,小范围试用,就是有什么事。也能有力控制!修撰字典是大事。而且比较浩大繁复,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难不成就要拼音沉寂下来?还不如现在趁着众人瞩目的时候颁下试行地旨令,以达到先期教化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