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两百○一章 绸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一章 绸缪(1 / 2)

 “什么,你要自选任地?”赵顼闻言又惊又怒,“沈子贤,你眼里还有朕么?能让你到一个不错的地方做知州就不错了,你还想自己选择?朕要你去哪就去哪,不然就去琼州岛!”

沈欢大感郁闷,感情对方也找准了他不愿去海南那些地方,处处威胁;不爽归不爽,却还真不敢惹怒赵顼,只能小心地道:“陛下,如果臣是要去那个地方做自己心目中的变法实验呢?”

“变……变法?”赵顼一时没反应过了。\\

“是的,是臣心目中的变法举措,与王参政不一样的变法举措!”

赵顼皱紧了眉头,问:“就像司马相公现在做的裁军?一州之地,厢军不多,是没有多少成效的!”

“非也!”沈欢大是摇头,“裁军归根到底只是节流,臣要做的也是开源,与王参政不一样的开源。”

“也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句话还是你首先与朕说的,你有把握?”

沈欢笑道:“陛下想来也是知道臣的生财之能的。”

赵顼哭笑不得:“还说什么生财,若不是你以前手脚不干净,人家御史这次怎么会弹劾你!”

沈欢又道:“无论如何,陛下应该清楚臣的生财手段与王参政的不同,他是拿钱去投资,想法子多收回来,这样见效快,不过容易出问题。而臣的生财,完全是靠创造了一些新奇的东西,从而获利,印刷机如是,清茶如是,烈酒亦如是。”

这点赵顼完全同意,未登基之前,他太子府邸的钱,有不少是从他们合作赚钱获利而来。有点犹豫了,问道:“难道你们又搞出什么新奇的东西了?朕记起来了。你还让人办了一个什么研究所,专门研究发明新事物!”赵顼越说越兴奋,对于新奇的东西,谁都好奇;何况新奇的东西,在沈欢手中,往往又能变成暴利的生财手段。

沈欢点头道:“是有些小东西。不过现在还不适合发展;中原之地更不适合。因此臣想去一个比较适合地东西。行行新地变法举措。也好为陛下解忧。臣知道陛下一心变法图强。一直以来也不敢反对。只能沉下心来思虑对策。”

这话完全是瞎话了。就算思虑对策。那也十足是为了帮助司马光遏制王安石。那还真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不过有些人。就是爱听这种话。赵顼明显高兴了。站了起来。走到沈欢跟前。激动地拍他地肩膀道:“朕就知道子贤还是以前那个智计十足地俊才。你地忠心。朕都看在眼里。你放心。这次让你出去。确实是存了磨练地心思。等时间久了。朝中纷争少了。朕再让你回来。有你出力地地方!”这话沈欢也不敢信。时间久了是什么意思?等朝中纷争少了。又该是什么时候。有王安石地地方。能少得了纷争么?人走茶凉地道理。在****尤其突出。等他出去。远离京城。若没弄出真正地政绩。谁会记起还有这么一号人呢?何况赵顼身边又有王安石那帮手下。如果有人经常在赵顼面前说他坏话。别说回来呢。能不再加贬就不错了。想想苏轼。能在吕惠卿搬弄下。让赵顼说出“苏轼不是好人”。就可见吕惠卿那张嘴是多么地毒!

不过人家领导都发话看重你了。总不能没有一点激动地表示。沈欢强烈装出热泪盈眶地模样。呜咽地说道:“陛下宏恩。臣定当效劳回报。这次出去。一定要大干一场。发挥长处。做出政绩。也好报陛下知遇之恩。绝不令人小看了!”

“好好。甚好!”赵顼也笑了。

“那么……陛下。这个选择地地方……”沈欢小心翼翼地提示。

赵顼大手一挥:“好吧。你说。你想去什么地方!”

沈欢请赵顼拿出大宋地图,看了看,手指一个地方,道:“这里!”

“什么?扬州?不行不行!”赵顼怒了,看到沈欢手指的地方正是淮南路的一个东边,那里“扬州”两字如斗一般大。

沈欢吃惊地看着赵顼,笑道:“陛下就算给臣去扬州,臣也不敢去呢!怎么说也是大宋有数的大州之一,去那里,搞砸了无法交代。\\\\再说那些地方经济已经相当发达,去了也难以见效。”

宋以前就有“扬一益二”地说法,扬州与成都,经济发达之程度,一直冠绝于当世。到了宋代,扬州几经波折,依然是有数的大城市,这些地方,****关系交缠复杂,地方势力大到令人头疼的地步。他一个年轻官员去那地方,不说搞出政绩了,能不能服众都是两说!何况扬州也还不是他心目中地理想之地,不去也罢。

赵顼松了一口气:“不是扬州就好!子贤,你也知道,现在百官都在看着朕如何罚你一个大闹朝堂之罪,如果让你去扬州,别人会说朕偏袒于你。那么这次外放也就毫无意义了。不是扬州,你要去哪?”

沈欢又指了指淮南路靠海的一个地方。赵顼愣了,这是一张很简单的地图,沈欢所指之地,竟然没有资格标上地名。只好另换一幅详细的地图,谢天谢地,这次终于知道那个地方的大名了:海州。

“海州?”赵顼很是疑惑,转身从书架的一格里抽出一本淮南路的详细汇报,“子贤,你确定你要去这个地方?海州只有几个县,人口不过二十万,每年赋税,也只有十几万贯,虽然地势平坦,不过靠着大海,条件说不上好。只能算是中下的州府,你真确定是这个地方?”

“就是这里!”沈欢自信一笑,“臣已经调查过了,这里很合适做臣的实验改革。”

赵顼道:“去这里,确实有点流放地意味了。你能说说你打算具体怎么做么?”

沈欢笑了一笑,这个时代,除了江南的几个州县,其他毗邻大海的,都让不少官员畏之如虎,因为临海。风雨之险太大,一个不小心,造成灾祸,那就是失责了。不过沈欢不同于常人,在他那个时代,有海的地方就有了资本——发展的资本。这个资本。沈欢要充分发挥领先这个时代近千年的优势,做出令世人震惊的功绩。

是地,是令世人震惊!前日日朝堂受人围攻,沈欢对这个时代大感失望,既而就发誓自己一定要大搞特搞,做出令人侧目又心服得无话可说的功绩!为此他已经谋划了好几天,如今选择地方,不过才是个开始而已。

沈欢没有正面回答赵顼地问题,道:“具体怎么做。臣还说不上来,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而已。不过臣可以与陛下来个约定。”

“什么约定?”

“请问陛下,现在海州上交朝廷的一年赋税是多少?”赵顼又翻了翻手中的本子。道:“不多不少,粮布之类地一道加起来,刚好十五万贯钱。”

沈欢又问:“相对大宋其他州来说,规模如何?”

“一般,中下而已。”

“如果达到三十万贯呢?”

赵顼惊了一下:“那算是大城了,洛阳也不过如此。”

现在朝廷一年的收入不过八千万贯,全大宋有两百多个州,平均下去,每州也没有三十万贯。当然。收入不能这样平均,有些贫乏的州弄不好只有几万贯,而有些州则高达百万,像江南几路有海外贸易的州府,赋税则高。不过那也是少数,毕竟财政很多还来自其他盐铁茶酒之类的东西。总之,赋税有三十万贯,已经足够让朝廷重视了。

沈欢笑了,道:“如果臣能让海州一年上交三十万贯地赋税。陛下如何?”

“在民不加赋地情况下?”赵顼愣了之后问道。

“是的,民不加赋。”

赵顼沉吟片刻才问道:“子贤又意欲如何?”

沈欢嘿然笑道:“那么无论海州一年创造多少赋税,除去上交了三十万贯,余下地都由臣来做主如何?当然,臣不会把余下地钱财都收入自己的私囊,而是要用来继续投资发展!”

赵顼想了想道:“如果都是公用,朕可以与你来这个约定。不过子贤,你真的以为自己能一下子让海州地赋税番了一倍?这不是几千贯,也不是几万贯。而是十五万贯!以海州四县之地。你认识做得到么?看你与周季的合作,几年下来。也不过这个数吧?到地方为官,一任只有三年而已。”

“那这个约定就以五年为数吧。”

赵顼惊了,道:“子贤打算出去五年么?朕不是说了吗,等风声一过,就让你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