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民国立志传> 第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2 / 2)

可国库之中无饷可支,这事也就只好拖着了。

中央指望不上,除了靠兄弟省份,剩下的就只有生产自救这一途了。

安徽巡抚朱家宝上报中央,要求添置军械,扩充巡防营以御“杨逆”,载沣应允。

朱家宝遂命“心腹”杨庆为其筹措军器和粮饷,杨庆办事干练四天之内就将事办妥,为朱家宝从两江运来粮食十万石,同时购得钢枪二千枝,马克沁快炮十四门,阿式快炮八门,弹药十万。为了保卫大乡绅、大地主集团利益,杨庆更是不惜奔走,为朱家宝募得军饷十万两。

杨庆这么卖命干也并非全然没有好处,这中间除了可以吃回扣外,在省内更是自由行走。他是杨洪森在朱家宝这个操作系统上后门程序可靠运行的保证。

按照当初杨洪森与吴春阳达成的协议,杨洪森皖西北发生起义后,他将发动安庆新军予以响应。随着杨洪森挥兵南下,桐城一役让安庆城内的吴春阳等人心血沸腾。当革命军步步逼近安庆之时,朱家宝加紧对内镇压,但凡被他盯上的尽数开除回籍,被怀疑者皆被集中起来开赴外地,整个混成协又被朱家宝从里到外洗刷了一遍,再加上‘军火’管制,起义已经不可能。

中部同盟会对杨洪森的起义褒贬不一,其中以黄兴攻击最烈,广州起义死了那么多同志,他老命差点就把命搭了进去,其责任主要是杨洪森,因为他的擅自行动,造成了起义过早暴露,失去了突然性,这一切最终导致了起义的失败。

黄兴将广州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在杨洪森的头上有一点牵强,那么杨洪森重杀伐确是实实在在的。不管是在合肥、还是舒城,或者桐城,挺进军所过之地,尸横遍野,百姓四处逃散,乡绅更是怨声载道,革命者的形象给杨洪森败坏光了。更让人发指的是杨洪森肆意歪曲伟大领袖,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的理论。

将杨洪森踢出同盟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此,杨洪森丝毫不在乎,有枪、有地盘,孙中山是谁?

在上海挺进社本部,部长王之徽、李鼎铭、余继怀等等同志,基本天天开碰头会,虽然杨洪森安徽打的胜仗不少,但都是农村。

“之徽兄,你看这次起义最终能成功吗?”李鼎铭对起义持悲观的态度,因为杨洪森的军队素质差,又那么不得民心。

“你没有看到,这次的起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此空前的大起义,不但震动了全国,震动清政府,甚至震动了那些列强,难道说这样的起义是不成功的吗?”王之徽反问道。

“可是你看看报纸,目前的情况对我们极其不利……。”李鼎铭指的是清军在外的围剿,在内又受到自己同志的排斥。

余继怀听到这里,不满地坐了起来,“他们数次起义,数次失败,没有资格对我们领导的起义说三道四,至于李兄说的种种不利因素,我个人认为,革命本身就要面对种种的不利,如果某些人因此害怕,胆怯的话,我看那还是趁早离开,我们这里只有革命者,没有懦夫。”

李鼎铭加入挺进会是因为杨洪森需要他的银行从业经验,经营管理财务的能力。他的革命思想远没有在座的这些同志那样激进。他们对于同盟会某些人公开指责他们社长多为不满,而同盟会总机默认了这一行为让他们感到愤怒。在上海,同盟会的一些同志与挺进社的人时有冲突。

王之徽站出来道,“玉琨在时曾言,同志之间应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我们的敌人是谁,是鞑子。至于谁是谁非,还是让后人去评说吧,与其争一时口舌之利,不如脚踏实地的做好我们的工作。”

李铭鼎,“之徽兄的说的很对,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在安徽起义的同志提供最大的帮助,军火、粮饷,药品等物资,我们要想尽办法送到同志们手中。”

王之徽,“下面我就这个问题大家商量一下,把工作任务尽快落实到下来。”

时下外界对杨洪森的风评,王之徽只是附之一笑,杨洪森已经用实际的行动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坚定的三民主义信仰者,而时间将会证明这一点。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