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小哥、红旗植物园两位大佬的百元打赏!
...........
闽兵可战否这个问题让侯安之一时难以回答。
单问福建兵马还有多少的话,侯安之心中还有个谱。自嘉靖年间备倭始,福建便增设总兵官,定标前营、标右营、福清、镇东四营兵为总兵直辖。四营兵各设坐营官1人,把总1人,哨官5人,哨长、书记共21人领之。兵丁、杂流额定576人,四营兵合计2300人,此四营兵亦是闽兵精锐所在。
除此之外,尚有福州卫、兴化卫、泉州卫、漳州卫、福甯卫、平海卫、永宁卫、镇海卫八卫兵,八卫所额兵空饷虽多,但计点战兵也能四成之数。其中永宁卫中左所便辖外海澎湖巡检所,为诸卫实力最劲,有舟师数千。(中左所:厦门)
总体上,福建现有兵马维持在两万至三万之数,比之近邻浙江少了许多,但比之广东又要强一些。
然,这个可战否,身为水师提督的侯安之却不敢乱言,哪怕眼前这位抚台大人是新任官,他侯安之也不敢欺瞒。因为闽兵眼下到底能不能战,实际上福建官场上下早已是心照不宣的事不能战。
其实,闽兵是能战的,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时,福建官兵在俞、潭指挥下和浙兵戚继光部联合大败倭寇。后因戚继光功劳大,朝廷便改俞大猷为南赣总兵官,以戚继光为福建总兵。这一系列人事改动非但没有让福建官兵战斗力低下,反而越发强劲。
此后二十多年,因有这一批经过实战锻炼的闽兵将官在,福建各卫官兵始终保持着强悍战斗力。等到金学曾出任福建巡抚时,福建诸卫合力终将沿海倭寇彻底剿灭,还取得了对荷兰人的海战胜利。而这还非闽兵的辉煌,闽兵真正的辉煌是被抽调作为对日远征军的主力。
朝鲜战争爆发后,和传统士大夫格格不入的福建巡抚金学曾做为强硬主战派、坚定不移对外开拓派上书朝廷,提出解决“壬辰倭乱”的最终根源不在朝鲜半岛,而在日本列岛。金认为其时福建水师战力强劲,所向披靡,因而当以福建水师为主力,调浙江和广东官兵各一部组成联合远征军至东南出征日本列岛,以船舰数量优势迅速逼迫日本就范。
此谓“一劳永逸,灭国之战”。
早已被旷日持久的朝鲜战争搞得焦头烂额,国库穷的可以跑老鼠的万历听到有办法迅速结束战争,高兴之下直接下令金学曾予以施行。
由此,金学曾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支对日远征军,上一支是伪元时期。可惜的是,远征军组建训练完毕,对日情报系统也发挥巨大作用,种种迹象表明贼酋已死,远征必能大捷,可就在这个时候苗疆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面对腹乱,万历不得不将军队抽调用以平叛,遂下令停止对日本本土进攻计划。
历史,对日本再次开了恩。
作为远征军主力时期的闽兵是辉煌的,却也是悲剧的。对日远征作战计划被停止后,福建官兵被陆续抽调,或投入平叛,或补充浙江、广东,能征善战的将官也大多调走。如现任浙江总兵施德政和参将沈有容等都是当时福建将领中的“少壮派”,时隔十八年,福建诸卫可以说是老弱病残了。
就拿最精锐的总兵标营四营来说,额定战兵是不变,但各营却是杂流远多于兵丁。所谓杂流,其实就是辅兵夫役,多是未经过战阵的。这等兵丁,用来弹压下民变绰绰有余,可真要拿出去用兵,侯安之还真是没这个底气。他不知当如何回答巡抚大人的问询,说能战,拿什么战?说不能战,他这水师提督的面子又往哪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