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写的太任性了,也不知道好坏,忐忑上传。【】)</p>
何为治国根本之法?</p>
这在大魏国是一个难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魏思想界提出了多种治国方案,但是到头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让人信服的答案。</p>
儒家提倡仁政,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重教化、轻刑罚。</p>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主张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p>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主张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理想的治国方案是小国寡民、万物自然化生。</p>
阴阳家提出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以“五德”解释“五行”,提倡缺少何种属性补充何等属性的治国方略。</p>
兵家提倡举兵兴兵,以兵法治理天下。</p>
法家提倡法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p>
以林婉儿和赵乾的观念看来“依法治国”是根本之法,也是可行之法,但是在大魏国法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巨大的治国分歧,不少文人巨擘批评法制缺乏“人性”,某些律例过于严苛,不过造成这种情况并不是法制本身存在漏洞,而是大魏国律例的出发点是“理”而非“人”,诸子百家也有自己治国观念,所以整个大魏国治国根本之法一直都处在激烈而且混乱的状态中。</p>
左帐王庭国师安拉提作为佛法大成者提出了“以佛治国”的学说,提倡虔诚信佛,行善积德。匈奴左帐王庭骁勇战将不少,但是有学问的人不多,国师安拉提不但是左帐王庭的国师,而且按照中原说法也是王庭宰相。</p>
陈诺诺作为大魏有名的才女,是陈贤大学士的女儿,本以为会女承父业。推崇儒家仁政,但是在这次辨法中竟然以“法家”学说为出发点,提倡“依法治国”,对此陈贤大学士展现出了极强的包容性,不闻不问。</p>
安拉提躬身坐于蒲团之上,伸手示意陈诺诺,陈诺诺也屈膝立身于蒲团之上,轻抬手给国师倒上一杯茶水。</p>
林婉儿坐在远处,看着场间和谐情形有些失望,还以为这辨法之事应该激烈。说到激动处应该大大动手的,然后自己就能看热闹了,但是看今天的场面,就是说到最后两人还是应该如此和谐。</p>
和林婉儿一同失望的还有柔嘉公主,柔嘉公主看到安拉提和陈诺诺出来的时候心中还挺紧张的,忍不住抱住了林婉儿手臂,结果看到两人客套的坐下,陈诺诺还给那个和尚倒了一杯酒,兴趣顿时消了一大半。</p>
安拉提国师微微一笑。点头开口,不说治国而说佛法:“贫僧自小清苦,生于菩提树下,不识父母为何。身世凄凉,少时也曾怨恨,但是整日诵读佛法,有佛经傍身。寻得心之安慰处,自此贫僧便看透了贫贱富贵,立志将佛法发扬广发。让普天之下民众也寻一份心安,不知陈先生的法家可给人以心安僻静之处?”</p>
众人将眼神从安拉提国师转移到陈诺诺身上,安拉提国师以自己经历入手,讲述佛经给自己带来的安静和平静,然后推广至天下,为以佛治国留下伏笔。林婉儿和柔嘉公主不懂其中奥秘,赵乾低声解释了一下。</p>
陈诺诺也是微微一笑,开口说道:“国师所言不虚,佛法静心,但是也要慧根,天下民众多为衣食住行所困,讲经念佛更是遥远,更何况佛家讲究自律,非是外力约束,缺乏判定标准。法家不同,为天下划分方圆,制定规矩,依法行事,不越雷池半步便可天下太平。”</p>
陈诺诺沉着应对,让众人心悦诚服,转而问道:“国师,诺诺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佛家讲究积善行德,天下人人平等,敢问钟鸣鼎食之家铺桥修路所激烈的善德,与穷苦人家三两铜板的捐赠,哪个善德更善?”</p>
安拉提抬杯饮茶,回答道:“不分贵贱,不分高低,论因果,重造化,心善即可,心诚则灵。贫僧有一问,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陈先生也说划方圆,定规矩,只是贫僧不知道是谁定法,又是谁断法?”</p>
陈诺诺回答道:“法定法,法断法。”</p>
安拉提摇头轻笑:“陈先生这话未免有些太过机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