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节(2 / 2)

在**同志的诗词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沁园春雪。1945年重庆谈</p>

判期间,这首词一经公之于众,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p>

一件盛事。词的上篇写北方雪景,洒脱豪迈;下篇评古论今,纵横千年。开</p>

篇以“北国”三句起笔,其中“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则</p>

给人以广被感,起笔卓尔不凡。“须晴日”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展</p>

望,既呼应篇首的“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p>

雄竞折腰”,作者把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p>

祖与成吉思汗作为“无数英雄”的代表,说明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才能尽情地</p>

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最后落脚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

词人既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前进中的推动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又对今天</p>

的“风流人物”寄予了无限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文武双全、全面发展,把</p>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建设好。</p>

精彩篇章推荐</p>

1.沁园春长沙作者以“恰”字为转折点,一气呵成六个四字</p>

短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p>

节奏明快短促、音调铿锵有力,最终迸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强音:“粪土当</p>

年万户侯”在读者面前展现出革命者力挽狂澜的英雄形象。</p>

2.沁园春雪词作者由祖国壮丽山河起兴,发历史人物兴亡的</p>

感慨,引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束语,对为中华民族的**富强</p>

作出历史性奉献的当代人民群众及其英雄人物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和激</p>

情洋溢的赞颂。</p>

3.长征作者借用高旷、明净的岷山千里雪山作背景,以“更喜</p>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结束全诗,将红军将士的英雄形象衬托</p>

得分外鲜明、伟岸,并以此比喻革命征途无限广阔、前途光明。</p>

4.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这首七律中作者以“宜将剩勇追穷寇,</p>

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艺术地再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同时也纠</p>

正了某些人“划江而治”的糊涂想法。</p>

5.卜算子咏梅**同志在词的结尾处写道:“待到山花烂</p>

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娇美俊逸、谦虚脱俗、豁达大度</p>

的精神风采,还表现出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而决不屈服的决</p>

心。</p>

精彩语言辑录</p>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p>

血。</p>

天高云谈,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p>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p>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p>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p>

世界殊。</p>

文化苦旅</p>

作者:余秋雨</p>

成书时间:1992年</p>

类别:散文</p>

版本推荐:知识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文化苦旅的出版成为中国9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一直有种</p>

声音,抱怨中国当代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杰出的作家,此时忽然沉寂下来,</p>

取而代之的是翻动的书页声,人们兴味盎然地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p>

并把这份欣喜告诉别人。到了1995年,当文化苦旅第七次印刷时,它的</p>

销量已达到了21万册。一本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散文集的畅销,直到今天</p>

也是未解之谜。在知识界,文化苦旅也赢得了热烈的赞扬。人们称它为</p>

大散文。“大”是中国批评家决不轻易使用的美誉。谁得到它,谁就将意味</p>

着功成名就。大的格局、大的气度、大的视野是文化苦旅的基本特色,</p>

它关心的是历史、文明等宏大的主题,远远地和写个人的喜怒哀乐的“小”</p>

散文拉开了距离。</p>

作者余秋雨1946在80年代就已经是一个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家</p>

了,他和其他的学者一样,不得不忍受职业病的困扰;自己的生命冲动被日</p>

渐繁复的学术生活所掩埋,越来越窒息,以至于失去了生命的弹性。于是,</p>

他选择了逃亡的生活:借助讲学的机会,逃离书斋,走向中国的山水和人文</p>

景观中去。中国大半个山水被他游遍了,他倦倦地躺在嫩草出生的旷野,习</p>

习的春风唤醒他的麻木。他产生了极强的写作冲动,立了一个誓言,让山水</p>

文化立在他的文字中,而让自己全身心地扑向它们。他的所有作品都体现了</p>

这种风格:在中国灿烂的山水文化之中,作者也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p>

文化苦旅有一个最原始的主题:什么是愚昧和野蛮,什么是它们的</p>

对手。文明每一次搏斗,文明都未必战胜,因此我们要远远近近为它们呼</p>

喊几声。道士塔、风雨天一阁等名篇都隐藏文明遇到愚昧洗劫后的</p>

悲凉。文化苦旅的成书过程似乎也是它的主题的注脚。它的手稿先是被</p>

出版社修改得面目全非,接着,当作者企图要回自己的手稿时,发现它们已</p>

经被出版社丢失了大半。</p>

文化苦旅文字优美,意境超远,以小说的笔法讲述了一个个古代文</p>

化方面的故事,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文学界认为,余秋雨是继周作人、梁实</p>

秋之后,又一位散文大家。由于本书的知识含量特别高,所以,瑕疵难以避</p>

免。但毕竟瑕不掩瑜。</p>

内容梗概</p>

道土塔</p>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p>

寂塔。其中一座的主人竟是王圆。他是那个时代到处可见的一个中国平民,</p>

却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p>

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p>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p>

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其时已是20世纪初年,</p>

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p>

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的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p>

他们中有人向东方艺术投来钦羡的目光,而敦煌艺术,正在王道士手中。</p>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农夫,看看他的宅</p>

院。他把几个洞窟的壁画用石灰刷白,又打碎了几座雕塑,在上面塑造了他</p>

的天师和灵宫。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在无意中打开了一个洞穴的门,</p>

他完全不能明白。从此,敦煌的艺术宝库将向世界敞开。</p>

中国的官员们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企图运到省城保管,但是,看到这</p>

些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就犹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p>

来,在官场上送来送去。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p>

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p>

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朝敦煌</p>

赶来。他们愿意变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p>

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令他们吃惊的是,没有遇到任何关卡,没有</p>

任何手续,便直接走到了洞窟跟前。略略交谈了几句,就知道了王道士的品</p>

位。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就换回24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p>

王道士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他的口袋里有了一些</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