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于谦离开刑狱,匆匆去拜见内阁学士杨士奇。于谦与杨士奇交往不多,待任期间听过他两次训导,也单独交流过一次,简单的接触中于谦已看出杨士奇正直有谋,是有理想有担当的官员,刑讼虽然只是杨士奇分管事务之一,但于谦相信心有理想的人从来不会轻视任何职责。
杨士奇听完于谦的汇报,问道:“你是怎么想的呢?”
于谦道:“国有忠良是国之大幸,国有佞臣是国之大悲,除奸扬善是为官之本。”
杨士奇点点头,笑道:“除奸扬善也得有除奸扬善的手段。”
于谦道:“董镛案确属构陷,应该早早结案。”
杨士奇道:“天下没有结不了的案子,只在于时机和手段。”
于谦道:“我认为董镛案当可了结。”
杨士奇凝住笑,静静地看着于谦。杨士奇一向处事谨慎,没有十足把握绝不会轻易行动,现在他也不敢妄言是否了结。
于谦急道:“让忠良久陷狱中岂是良臣所为。”
杨士奇道:“狱中有好人,难道朝中就没有良臣?”
于谦自知失言,便又道:“满朝文武,终归要有人出来说话,好人才能有出头之日啊。”
杨士奇道:“是啊,必须要有人出来说话。”
于谦道:“那就请从我开始吧。”
杨士奇不置可否,温言道:“做任何事当得其法,方有致胜把握。”沉吟片刻又道:“若非切中要害,恐怕会连累自身。”
于谦道:“若要击贼,先有胆气,再谋其法,必可成功。”
杨士奇微微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于谦告辞而去。
9-6
于谦又见到董镛时,见董镛似乎更显憔悴。于谦问道:“董大人就不曾有什么想法?”
董镛喟然一叹,默不作声。
于谦道:“董大人也是身经百战,遍历沉浮,难道就这样了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