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火枪洗明路> 第六十六章 偷梁换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 偷梁换柱(2 / 2)

再一个,据说啊!作者也是听闻,在魏忠贤的老家肃宁县,魏忠贤远程指挥族人在那里搞建设,经营得比三国时董卓的那个——“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的郿坞还要强大。建有城楼十二栋、敌楼三十座、大炮百门,就连清兵进关后打了一下,都没打下来。

还有,后来李自成进京后,不论是官方记载还是民间传闻,这老小子总共搞到了七千多万两白银,一个京城,平民老百姓有几个钱,就是有钱那也得是不动产和田地占大头。

你说这七千多万两有多少是清白的银子?别给我提国库银,要是有这么多银子,崇祯还能头挂东南枝?

也许会有人说计六奇曾在《明季北略》提过崇祯的内帑银,其中这样记录了李自成从宫中搜出内的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哇!看到这里,是不是觉着崇祯是不是傻?有这么多钱还能输掉?呵呵,你在看看后面的话,:“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載之,即循環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也。”

简单的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真的要是有这么多钱,需要骡马1850头万头才可运完。注意!是万头,我估计那个时候的大明和蒙古还有建奴一块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马匹。就算每天24小时连轴转着交替来拉,耗费的时间那也不是能用“月”来能计算的。

还有,一锭银子有五百两,那么三千七百万锭就是185亿两白银。哪怕以每锭五十两计算,那也要高达十八亿五千万两,这还都没有算黄金。真要有这么多钱,这皇宫那得要建多少银库和银窖才能放得下。

所以说,这七千多万两银子里,很有可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魏忠贤有关。比如,老魏在京城其他地方藏起来,然后被大顺军挖地三尺搞了出来。或者有阉党余孽偷偷贪了老魏的银子,瞒过了崇祯,却没能瞒过大顺军的酷刑,被拷问出来了。当然,当时的真相早已经埋没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谁也不知道,就不要较真了。

虽然魏忠贤的心腹太监有不少,庞帅的舅舅刘业也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掌管财务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刘业,这另一个则是负责管理魏忠贤手里矿务的王集贤。这二人分工明确,一个负责收,一个负责存。

而此次庞帅所要谋划的银库,便是刘业早期负责选择地点并建立的秘密银库,也是北京城外几个密库里最大的一个,储藏着两百万两银子。而这个在北京城外的地方,魏忠贤是不可能亲自来巡验查看的,所以,这个地方的银子是保不住了。

等队伍快要到达地方后,之前队伍前方出现了一个亮点,然后又没了,然后又出现了,然后。。。额,简单的来说,这就是一个万恶的接头暗号,用灯笼的亮光来了个“三明两暗”。

随后,队伍里的一名大汉提着手里的灯做了个“两明一暗”,这就接上头了。

“大人,虽然密库有密道连接,看守密库的东厂番子们也没有密库的钥匙,但是你们在里面的动作尽量轻一点,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情报司的密探不放心的嘱咐着。

“你就放心吧,兄弟们的手脚都麻利着呢。”

“那就好,走,跟我来。”说完,密探带着队伍轻声轻脚的来到一块大石头旁,两手在石头底下按着某种顺序拍了几下后,又拿出一根长半米的铁棍往地上一插一别,只见一个直径为三米的洞口出现在大石头旁边。

这座秘密的银库修建在一处丘陵地带的一处小山丘里,位置出奇的隐秘,再加上附近官道上有一个东厂番子的小驻地,所以这里很少会有人过来找刺激。

众人在密道里走了将近三百米后,来到一处石门前面,石门后面就是密库了。只见密探再次上前在石门一侧轻按了几下,又拿出两把钥匙分别插入两个洞眼一转,这扇石门便打开了,开门的动静也不大,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设计的。

石门开了之后,众人分成三了拨,一拨人把装着真银子的箱子抬走,一拨人把装着假银子的箱子归复原位,最后一拨人则是对装假银子的箱子开始做旧,尽量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因为,这个银库可是会不定期的有人来勘验。说是勘验,不过也就是走个过场,进来看看大体情况,随手开个箱子看看银子就走了,倒也不是很认真。毕竟勘验者可不会想到会有人进来玩调包的把戏。

忙乎了将近两个时辰后,众人便原路返回。全部出来并关闭洞口之后,所有人再次清点一番保证无误后,便启程离开,并派人清理现场,沿途消除车辙和脚步。

第二日天亮时,这支队伍再和从京营里出来的其他人员汇合后,就在京城外的送行亭附近临时扎营,等待庞帅的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