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的粗粮基本是刘青山吃的,细面和大米是专为刘欣雨准备的。
刘家父女的这种情况,不但刘家人知道,在村里也不是什么秘密。
“二婶,多加点大米吧,红薯干太多吃了烧心。”看到王三妹办抓了两把大米与红薯干一起淘洗,刘欣雨不由摇了摇头,趁着王三妹不注意又往淘米篮里放了几把米。
“哎呀,你这丫头!”王三妹看看已经被水浇湿的大米,又看看并没有多少大米的小米缸,摇头直叹息。
虽然这是刘欣雨来这个年代吃的第一顿红薯饭,可是记忆中的红薯饭真的不好吃而且烧心。
多加的这几把米虽然起不了太多的作用,却让刘欣雨觉得心里要好受一些。
“二婶,新菊妹妹真的不去读书了?”凭着记忆,刘欣雨给大灶烧火还是会的,一边添着火一边问道。
“嗯,不上了。”王三妹本还想多说几句,想到刘欣雨是个爱读书的,最终还是把到嘴的话又憋了回去。
乡下的女孩子,家里能让她读几年书已经不错了,哪能像刘欣雨这样一直读到高中毕业。
“新菊妹妹才十一岁吧,回来能干什么呢,不如再读一年,好歹读完小学嘛。”刘欣雨想了想劝道。
“十一岁不小了,虽说干不了地里的活,在家带带老四洗洗衣服,我就能腾出手来争工分。再说了让她多读一年又怎样,最后还不是别人家的人。”王三妹一边说着一边往锅里放了点油,觉得油放得有点多又用铲子铲了点回去,看得刘欣雨直想摇头。
不过就是大拇指一节指头那么点荤油,王三妹居然还嫌多,这样的菜能好吃吗?
真是一点油水都没有!
刘欣雨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开口,只当没看到了。
今天已经切了几片腊肉蒸在饭里,也算见了荤腥,再让王三妹多放油肯定又得唠叨。
刘新菊读书的问题,刘欣雨并不想放弃,还是想再替刘新菊争取一二。
在她的印象里,刘新菊的学习成绩不错,也挺爱读书。
可惜这个年代的人多数重男轻女,又还没开始九年义务教育,刘欣雨并没能说服王三妹。
农村的女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像刘新菊这样读了好几年书的女孩子并不算多,像刘欣雨这样能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的女孩子更是凤毛鳞角。
刘欣雨所在班是有七八个女生,却只有刘欣雨一个是农村户口,其他几个都是父母有工作的城镇户口。
刘欣雨来自未来,当然知道再过几个月国家就会恢复高考。
没能说服王三妹,刘欣雨感觉十分遗憾,却也没法强求,只能暗自叹了口气。
算了,顺其自然吧!
二叔家一共有四个孩子,老大刘新建比刘欣雨小两岁,今年十四岁。
十一岁的刘新菊是老二,老三刘新尧七岁,老四刘新诚才三岁。
孩子多,负担当然重,在这个只能争工分过日子的年代,就算有刘厚兴和陈招娣帮衬,要让一家子吃饱穿暖的确有些吃力。
王三妹想腾出手来争工分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可惜了刘新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