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历史星空璀璨之羊祜大将军> 第三十二章 权臣起意结皇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权臣起意结皇亲(1 / 2)

 胆小怕死,放在男儿身上极具侮辱感,但放在刘恒身上则是历史的幸运。

多亏刘恒“怕死”没去当赵王,才为西汉的鼎盛留下基石。

公元180年,汉高祖旧臣陈平、王勃联手诛杀吕氏王侯,迎回代王刘恒登基为汉文帝。

吕后的眼前威福变成了身后遗祸,吕姓侄子、侄孙女儿、侄孙女儿女婿被杀的七零八落。

刘恒当了二十三年皇帝,拨乱反正,休养生息,把国祚稳稳当当交到汉景帝刘启手里。

汉文帝、汉景帝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给后人留下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历史功绩远不在其本身,而是为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基础。

什么叫大著作,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个上午就是大著作。对于孟镈的渊博知识,不仅晋武帝赞不绝口,就是贾充、荀勖等人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尚书令贾充,在崇文阁听孟镈讲《汉室宫闱与国祚传承》不久,就通过太监张义揣摩出上意,万岁开始为太子司马衷挑选王妃操心了。今天的王妃,未来的皇后。养儿一条根,养女一门亲,贾充觉得攀上万岁这门亲才算一门亲。

贾充,字公闾,平阳郡襄陵县人。古人取字,与名的字义必有或正或反的关联。比如关羽的“羽”与“云长”,赵云的“云”与“子龙”。唯贾充字“公闾”是个特例。

贾充的父亲贾逵为曹魏的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逵老年方得麒麟儿贾充,高兴地逢人便说:“我儿生的公侯相,日后必让闾间有大大喜庆。”故而贾逵为贾充取字“公闾”。其实贾逵说的都是废话,贾充不需寸功,就因制袭封了贾逵的侯爵。

贾充天生有刀笔之才,最能揣摹上峰旨意。当晋文帝司马昭对继位者心生犹豫时,他适时进言,投了晋武帝的一票。有此大功,贾充取代裴秀为尚书令后,原任常侍、车骑将军职务不变。一人身兼三个要职,可见贾充显荣备至。

晋武帝泰始五年,贾充五十三岁,当他和荀勖未能阻止羊祜出镇襄阳后,曾上书晋武帝,希望也给自己一个立功边境的机会,委婉地表示了对万岁重用羊祜的不满。

晋武帝是个实在人,以为贾充真想立功边境。当西北传来氐羌反叛警报,有意让他督抚秦、凉二州军事。贾充后悔自己春上那份想立功边境的上书,觉得要想不到大西北喝西北风,只有攀上万岁这门亲,这能让万岁改变初衷。

贾充的相府魁星府,广厦崔嵬,楼阁接云,略比皇宫逊色三分。当中书监荀勖、左将军冯紞、卫尉李骞的軺车先后进了魁星府中门,贾充心里稍稍安定,走到二门之外迎接相府贵宾。有这几个心腹的襄助,贾充感到攀上万岁这门亲有了七分把握。

晋武帝司马炎在崇文阁明理堂听孟镈讲《汉室宫闱与国祚传承》,心里受到很大震动。吕后秽乱后宫,戕害汉高祖子孙,司马氏的老祖宗司马迁已在《史记》里记的明明白白。经过孟镈一番梳理和集中,听来还是让人振聋发聩惊心动魄。尤其是刘友临饿死前“后悔娶妃未上吊,为王饿死还有谁”悲号,时时在晋武帝耳边萦绕。

刘友死后不到一年,继任赵王刘恢又悲号“床头夜叉惹不起,喝杯毒酒死他娘”。汉高祖子孙被戕害也好,刘友、刘恢死于非命也好,都是因为男子汉娶了个丧门星床头母夜叉所致。

静心静眼看去,太子司马衷是有一点点儿弱智。立储立长的古训不可改,但为太子选个贤正妃子是大有作为的。

家有贤媳一家福,国有贤后一国安。太子就是储君,为太子选妃就是选皇后。晋武帝汲取前朝教训,不搞兴师动众的选妃,不给那些惯于攀龙附凤的小人可乘之机。

泰始五年的冬天到了,身居乾明殿的晋武帝也感到了冬天的寒意。坐在龙案前,选看奏章批阅,晋武帝的心却飞到了荆州羊叔子的身边。从羊祜的奏疏中知道,荆州已有两万军士开始在襄阳郡和江夏郡囤田军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