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挖坑人> 第三十八章 官府加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官府加税(1 / 2)

 顺风顺水,刘玉所在的船只比预计早了一个时辰到了湖州。

一座比杭州略微逊色的城池,“湖州城”三个字印入刘玉的眼帘。湖州城的规模是差了点,可来往的船只和商贾人流不差于杭州。

湖州的隔壁就是江宁府,地理位置很是重要,属于十分重要的交通中枢。

刘玉一下船,就可以看到一些渔民从自家渔船上将补货的新鲜活鱼搬下来。这些活鱼很是不错,刘玉觉得这些渔民会大赚一笔。只不过刘玉却发现来来往往的人们一点快乐和高兴的表情都没有。

接下来的一幕,刘玉就明白百姓们为何不高兴了。

“喂!小子,进城交税!”一个胸口挂着一个“卒”字的官兵把刘玉给拦住了。

进城需要交税,刘玉早就习惯了,在杭州城的时候就交过,两文钱。

“这位大人!给您!”刘玉掏出了两文钱,来到了城门官的八仙桌钱放下。

城门官盯着桌面上的两个铜板,十分气愤地说道:“小子,你识字么?”

“小生读过几年书!”刘玉有点糊涂,难道这铜板有问题?

“你小子看看那张告示!”城门官指了一下贴在城墙上的一张白纸。

刘玉顺着城门官的指示,看了一眼那张白纸告示。不看则已,一看丢魂。官府加税了!

清朝的赋税,明面上是很轻的。经过雍正皇帝的改革,可以说对平民百姓的压榨是清了很多。但是到了乾隆时期,那官场就变味了。乾隆年轻的时候算是励精图治,到了中年之后,就开始贪图享乐。国家也开始变得崩坏了!

大清的赋税除了明面上的外,还有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而设立各种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修路捐、修桥捐、皇帝寿辰捐、太后寿辰捐,捐得越多,收的越多。尿税、屎税、坟地税,连人死了,也要收税。

富裕地方的赋税还算是正常。偏远地区,那真的是无法无天。

下面的官吏横行也就罢了。最严重的是顶层更是烂透了。乾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乾隆四十五的时候,采用了和珅开天辟地般实行了议罪银制度。将官员犯罪用钱财抵罪。从此开启了官员贪腐最鼎峰的时代。

这不,湖州官府衙门加税,也是因为乾隆。乾隆要下江南了。此乃大清朝的重大国事,任何人都反驳不了。大烟袋纪昀纪晓岚就多了一嘴,直接被乾隆破口大骂,最终找了一个罪名发配新疆,差点没死在那里。

一个杀鸡儆猴,让大清朝衮衮诸公高呼皇上圣光独照,文治武功,恩泽江南,黎民百姓无不翘首以盼!

乾隆下江南,银子是巨大的问题。可大清朝家大业大,处处用钱。

缅甸小丑挑衅,八旗子弟奋勇杀敌于边疆。每天消耗的粮食和军饷是天文数字。皇帝不差饿兵,这笔支出一直都是户部的头号难题。

满洲八旗的铁杆庄稼需要供给。八旗老爷们祖上为大清抛头颅洒热血,有些是几代人死在沙场上,如今八旗老爷们享受享受,怎么了?再苦不能苦八旗,再穷不能穷八旗。满洲八旗是根本,每月的粮米银俸不能停。若是停了,导致八旗老爷们不能喝酒听曲、熬鹰斗鸟,户部官员的顶子还要不要了?

衮衮诸公的养廉银也是很要紧的。大人们天天操劳国事,殚精竭虑。没了养廉银,大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导致大人们无法集中精力,大大的误国。

当今皇上的贴己钱,后宫佳丽的日常开销,更别提修圆明园,还有各地各衙门的开销费用了。

如此一来,户部和内务府就拿不出多少银子了。没银子,乾隆皇帝就不能去江南好好地玩耍,不,是处理国事,宣扬大清国威。

乾隆对此表示:朕不管!朕不听!朕就要!

满朝文武、满汉两班大臣是不敢出声。

在这个危难时刻,当今皇上跟前的红人和珅和大人站了出来,

和大人上体天心,下明民情,保证自己可以完美地处理好这件事情。于是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大大地奖赏了和珅,并且将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交给了和珅。

身在其位,和珅开始了自己的操作。首先和珅体会国事艰难,委婉地向各省巡抚送去了个人名义的书信,里面只是简单地交流了一下日常工作,并没有其他意思。各位看官不要误会了!各省巡抚忠君爱大清,知道和珅和大人忠君爱国,于是他们将皇上下江南的各种费用给承包了起来,大大减轻了国库的负担,赢得乾隆皇帝的欢心。

暗地里,各省巡抚是欢喜加担忧的。欢喜的是可以多一些名目搜刮,将自己的资产提了一提。担忧的就是乾隆每次下江南都会发生一些幺蛾子。一些不长眼的刁民和读书读晕的酸秀才、脑子欠了一根筋的糊涂蛋,每次都会弄出一些事端。

大家伙好好地上行下效收银子的快乐日子,就需要缓缓了。

各省巡抚给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盐商、粮商委婉地表示了一下情况。盐商和粮商们纷纷慷慨解囊,将自己的心意给捐了上去。他们知道自己不主动捐,到最后还是会分摊到自己这里来。与其被人上门,还不如干脆点,自己送过去。没有官府的支持,他们这些大商贾,算个屁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