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以起。夏之风,横行空中,故树梢多风声。秋之风,自上而下,木叶因之以落。冬之风,著土而行,是以吼地而生寒。”首次提出“四风”概念。</p>
郎瑛说春天的风都是从下面往上吹,所以风筝能够放飞起来。夏日的风在天上平行大地而吹,所以树梢多会发出沙沙的响声。秋天的风是从上面往下刮,所以树叶凋零。冬日的风则是贴着地刮,所以让大地发出吼声,产生寒冷。</p>
其实从地理学角度可以解释四风为什么如此。春秋之风为什么会一个自上而下,另一个自下而上,在于气旋和反气旋影响,春季受低压影响,气流垂直上升,而秋季受高压影响,气流垂直下降,从而使得春秋之风产生不同的方向。而冬夏风也是如此,受气旋和反气旋影响,夏季低压上升气流在空中水平流动,冬季高压下沉气流在地面水平流动,从而产生夏风在空中,而冬风贴地面。至于为什么春夏是低压,秋冬是高压,也是受到地球公转影响,产生的大气层热胀冷缩后的水平垂直运动。</p>
由于中国东部沿海与太平洋相邻,西南部又与印度洋相距不远,再加上大气环流的作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冬夏风带的南北推移,形成了明显且普遍的季风现象,并对一年中的节候变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p>
关于季风现象,古人早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史记·律书》中有著名的“八方位风”在不同月份吹来的描述:“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居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清明风居东南维,四月也;景风居南方,五月也;凉风居西南维,六月也;阖风居西方,九月也。”由此证明,古人早已经认识到一年四季中冬季吹偏北风,春季吹偏东风,夏季吹偏南方,秋季吹偏西风。《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以“方位风”对应“八节”的明确记述:“距冬至四十五天条风至,距立春四十五天明庶风至,距春分四十五天清明风至,距立夏四十五天景风至,距夏至四十五天凉风至距立秋四十五天阖风至,距秋分四十五天不周风至,距立冬四十五天广莫风至。”可见,古人对季风现象的研究是不间断的。</p>
有关季节风(八节风)的风名、风向(卦位)、控制的节气与时间详情如下:</p>
(1)春季季节风</p>
①风名:条风。风向(卦位):东北(艮卦)。</p>
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立春、雨水、惊蛰三节气,约45天。</p>
②风名:明庶风。风向(卦位):东(震卦)。</p>
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春分、清明、谷雨三节气,约45天。</p>
(2)夏季季节风</p>
①风名:清明风。风向(卦位):东南(巽卦)。</p>
控制的节气与时间:控制立夏、小满、芒种三节气,约45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