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之玩转大宋> 二五九 一朝登上龙虎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五九 一朝登上龙虎榜(2 / 2)

武植打开了思路,从《四书》中的孟子开始破题,讲到了潘老汉为权贵所欺负,而权贵又让官府重判,一些列的事情,阐述了他依法治国,天下才能兴旺的理念。

最后他写道:“天下兴者,非权贵也,而在于法也,此法非军法而民法也。依法官民平等,此乃天下长治之根本也。”

武植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写完了这篇文章。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阶级等级森严,哪里能做得到官民平等。武植看了自己的文章也有些担心,他的官民平等多少有些属于悖逆之言,写完之后他也有些后怕。不过武植随即一想,如果西夏国也不许这样的文章出现,只怕国家也没有什么前途,未来只怕也会跟大宋一样,浑浑噩噩,自己也就不必在为这样的朝廷效力了。想到此处,不再犹豫,站起身来上交了试卷。

武植本以为自己的文章写的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定是第一个交卷的,没想到自己交卷的时候发现很多考理科的举子早就交卷了,武植用眼睛余光偷偷扫了一眼卷子,看道理科举子的卷子写的如同天书一般,自己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武植交了卷子回到了中兴图书馆,等到天黑才等到了施全。武植跟他说了自己写的文章,施全担忧道:“武兄的文章奇妙,只是太过大胆。不过如今西军掌朝,他们跟前朝大不一样,我想武兄高中应该无疑。”

武植问道:“那贤弟的文章如何做的?”

施全道:“我都不知道那个‘维民所止’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也在《四书》中抄一句、西抄一句的,拼凑一篇文章而已。不过我还算是好的,我听说有很多举子实在写不出来,就把家乡的儿歌抄了一遍。”

武植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自己的考得成绩如何。施全却完全不担心,他觉得只要能写出囫囵文章来就可能的中,因此他怕武植高中后不认潘家的这门子亲事,于是催促他赶快成亲。

武植倒是有些犹豫,但是施全却说:“你莫不是想等10天之后,发了龙虎榜悔婚不成!”

武植道:“此言差矣,即是如此,就依贤弟,我明日便去留民营商议娶亲之事。”

科举考试的卷子分成文理两科,其中理科的卷子很快就判定完毕了。因为理科举子的试卷是有相对标准答案的很快就评判出来了,参加理科考试的一共给你163人,其中又120人是格物、致知两个学院的书院的学生,这两个书院各自派出60个学生,他们答题的卷子成绩比剩余的33多个考试高出不止一个层次,所以西夏国改制后第一次科考理科学生就录取120人,全都出自格物、致知两个书院,一时间这两个书院名气大噪一时。

其实施全分析的不错,作为主考的李侗一看考生们交上来的卷子头就大了。这些举子的文章写的多数驴唇不对马嘴,有的甚至很难称之为文章。李侗为了压理科举子一头,要求判卷子的帘官们一定要选出130个举子来。结果举子们的文章写的实在是太差,总共221考生还看的过去的文章不过十几篇。李侗无奈最终决定只要没有错别字,是一篇囫囵的文章就行,最终总算是凑齐了130名考生。

李侗拿起众帘官推举的第一名的考试的试卷,他拿起来看了看,这篇正是武植的文章,不过武植提出的观点太过犀利,而且还有埋怨驸马宗英利用军法代替国法,不能长久治国的意思。李侗左右为难,因为按照传统第几名的试卷总要给种师道看上一看的,种师道会从中选择出前三名,算是状元、榜眼、探花。所以李侗需要精心挑选10人呈报,如果太差了他也不好意思,作为读书人还是要脸面的。

李侗又拿起第二名的文章,这篇文章也算是规矩,但是比起武植的文章差的太远,李侗打消把他排在第一位给种师道看到念头。第三名的文章简直就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词了,第四名的文章就有些狗屁不通过了……过了前十名,那些就算不上真正的文章了,有的甚至就是默写了一段《四书》而已。

李侗无奈只好把前十名的文章装好,准备带给种师道审阅,以确定谁是状元、榜眼、探花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