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帝国的朝阳> 第27章 名正言顺(第三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名正言顺(第三更)(2 / 2)

“把这里修缮一下,再把灵位重新立起来,咱们既然来了,自然不能让他们的烟火断了,不过扩建的话会不会。”

望着唐浩然,唐绍仪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修缮祠堂、重立牌位,自是应该的。我之所以建立加以扩建,不仅仅为了让这里的香火延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端起茶碗,唐浩然悄声地说道。

“自明清变鼎以来,虽说朝鲜臣服满清,为清之藩属国,但其在文化心态上,朝鲜一直采取尊明贬清的态度。朝鲜把明朝看成中华的化身,把满洲看成夷狄,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以“小中华”自居,更是大肆宣扬明朝的正统,贬斥清朝的正统……”

满清、夷狄、正统,接连的字眼落入唐绍仪的耳中,却只使得他心头微颤。而此时望着唐浩然眼内闪烁的神采,想起他在来到这处祠堂后的些许变化,还有突然提出的来祠堂的动议。他突然想到:也许他并非仅仅只是为了祭祀,可他想在这里干什么?

不过唐浩然并没有注意到唐绍仪的神态变化,而是继续说到:

“……我想将承恩祠堂扩建是为了让我们名正言顺的呆在这里。”

朝着门外看了一眼,唐浩然颇有些激动的说道。

“现在我统监朝鲜,这些日子,少川你们谋的是如何稳固外交,而我想的是如何建设特区。于朝鲜北部的大同江两岸,两岸资源丰富,煤、铁储量岂止百万万吨。若善加利用,我等便可以此地建立了不世功勋。”

唐绍仪颇为深意的看着唐浩然的说道。

“大同江位置极为优越,若开采沿岸矿产,亦可借水路之便运往仁川或海外。那里确是个好地方。”

唐浩然轻轻叹了一口气说。

“我们现在要办的不仅仅只是特区。若仅立足于贸易,怕不见得有多少优势。现在日本对朝鲜之野心人尽皆知,看眼下情形,朝鲜局势多变,若是我等不提前准备,恐怕后患无穷,所以,我想大修承恩祠。”

这只是一个想法。在唐浩然看来,现在也许是再次强调“中朝鲜血疑固的友谊”的时候了。只有如此,才能交好朝鲜士民之心,当然那额外的私心,便是借此去影响府中诸人,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身份,进而成为自己的助力,而非满清的忠臣。

“借承思祠之名,对朝鲜士民加以警示,令其尽晓日人之野心,我等亦可凭此得先人之余荫,于仁川、大同江行以建设。”

这是你的理由吗?

望着唐浩然,李光泽在心里暗自思量道,此次来朝鲜之前,他既对这个“隐士之国”充满好奇,在汉城时,也曾对朝鲜有所了解,朝鲜两百五十余年来一直视清朝为“夷”、“虏”,祭祀明太祖、神宗和崇祯皇帝的大报坛二百余年间烟火一直不绝。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朝鲜秉持以春秋义理为核心的中华正统观,这种正统观决定了其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是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

故面面对作为中华正统的明朝,朝鲜有很强的认同感,以“小中华”自居,大讲慕华,恭行事大。满洲以边鄙“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来说,这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此时的慕华即转变为尊华,尊王攘夷的春秋义理观甚嚣尘上,遂极力崇明,大讲尊周思明。

受宋时烈等朝鲜大儒的影响,朝鲜儒家学子对明朝灭亡有切肤之痛,或是对清朝则有满腔的仇恨,或是对其充满鄙夷,多年来朝鲜儒家更是大肆宣扬尊明贬清的观念。

而现在大人在初定朝鲜之后,便大建“承恩祠”,仅仅只是为了交好朝鲜人、提醒两国血浓于水的交往那么简单?若难为如此,又岂会冒惹人猜忌的风险?还是说他另有想法?

我大明、满清、夷狄……诸如此类的话语,一一在李光泽的脑海中闪动着,这会看似冷静的他望着唐浩然不禁有些迷茫,他到底在想什么?

“既然朝鲜视国朝非正统,反以明朝为正统,只怕我等如此宣扬,恐会惹其更加离心离德……”

双目炯炯的唐绍仪望着唐浩然试探着问道。

“到时,岂不更不利于我?”

心道一声,故作思索的唐浩然却是摇头说道。

“这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却也能带来一些好处,至少可以保证朝鲜暂时的稳定,毕竟咱们也是中国嘛!有了暂时的稳定,我们才在这里做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业绩来,少川,可愿与我共谋这朝鲜之事?”

(思崖山甲申而不悲者,其人必不忠,主角于此如何能不感伤?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主角反清之心,可昭日月啊,好了,第三更了,再一次求月票!大家的票票与订阅,可不就是无语努力更新,疯狂加更的动力!拜谢!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未完待续……)

第27章名正言顺(第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