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帝国的朝阳> 第71章 经验(今天加更,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经验(今天加更,求月票!)(2 / 2)

老师的话让李幕臣的心思一紧,直到这会他才想起来,对于老师而言平素最厌恶正是推卸责任和互相指责,或许容尚谦的总结中提到了情报工作的失策。但那不过只是其中之一,而确实应该排在第一,是自己反应太过激烈了。

意识到失误的李幕臣连忙回答道。

“老师所言极是……”

李幕臣的一句话还是推出了亲疏来,或许容尚谦这位海军处长是出自唐浩然颇为信任的留美幼童群体,但是李幕臣却上唐浩然的学生。

“此次情报工作失误,原因在于局中对夏威夷的忽视。在这一点上,局里应该同海军处情报科多加勾通,毕竟海外工作势必需要得到海军的支持,同时海外情报工作也与海军的整体战略布局有很大问题,我认为应该对海外进行分区,比如设立三等情报区域,一等区域既是重点区域,局里首先加强重点区域的情报收集,如俄罗斯、日本这样紧迫的假想敌地区,还有就是关内、夏威夷以及南洋这样的利益重点区域,再就是二等情报区域……”

尽管李幕臣的反驳让原本只是就事论公的容尚谦心底颇为不满,但是听到他的这番讲述后,依然忍不住连连点头赞同,实际上尽管现在海军处设立有情报科,但也仅限于从公开资料中搜集情报,尽管在美国学习的是采矿,但在船政学堂以及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任职的经历,却使得他对于海军并不陌生,而海军情报搜集又与其它工作截然不同,其更具专业性需要专业的海军军官充当情报官员,可在海军军官本就不足的情况下,他能做的也就只有通过海军外派留学生收集留学国的海军以及海军技术发展情报。

现在李幕臣的这一番区域分划却给了容尚谦一个提示,或许海军处的海军专业军官不多,但向英国、德国以及俄国派出几名海军军官还是能够做到的,相比于学校内的留学生,他们能够更多的接触到各国的海军尤其是海军技术情报。

李幕臣提出的方案同样让唐浩然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这恰恰就是后世情报工作与这一时期的不同,这一时期的情报工作更多的是随意性、临时性,而后世的情报工作却是长期性,而情报分区而是长期情报工作的必然,重点区域自然“重点关照”,也是各国情报局设立相关外室的原因。

不过唐浩然并没有主动出言提醒,而是等待着李幕臣拿出具体方案后,再对情报局的结构加以指导,现在的重点是总结“夏威夷危机”的经验。

“而除情报工作上的忽视之外,第二个需要注意到的就是情报传递的滞后性,当然这更多的是技术层面上的滞后。”

在李幕臣解释过他的情报分区域划分之后,容尚谦又继续着他先前的总结,这或许正是他同李幕臣的不同,相比之下他更长于技术,甚至在统监府时他还做为采矿工程师于北洋矿业工作。而每一个人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都比其它行业的人更擅长经验教训的总结。

“美方侨民是于1月18日,在美国公使及海军陆战队、武装水兵的支持下发动政变,第二天拉海纳便获得这一消息,在获得这一消息后,首先是驻外领事未督促北洋渔业派船将消息送回国,这是因为其习惯于通过定期冷冻船传递邮包,当然,其也曾考虑到太平洋快邮,但因为邮船于政变当天驶出,下一班邮船则在20天之后,因此消息无法送出,这恰恰正是美国侨民选择这一天发动政变的原因因为没有电报,他国获知政变的消息时,其已经完成了对夏威夷的控制,如果铺设有连接国内的电报,想来也不至于在一个半月后,我们才获得这一消息……”

连接国内的电报……容尚谦的话让唐浩然的眉头猛的一皱,尽管大西洋早已经铺设有电报,但太平洋电报电缆越是一个空白,无论是中国向美国发电,亦或是美国向中国发电,都需要先发往伦敦或者巴黎,再经由大西洋海底电缆发送至美国,至于太平洋电报电缆,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只存于各国投资商的吹嘘中,因为技术和财力的原因,在历史上直到1902年太平洋第一条海底电缆是方才由英国敷设的,而直到1905年美国鉴于日本的威胁,方才在太平洋铺设第二条电缆。如此才解决了快船时代的消息传递。

铺设一条太平洋海底电缆?

这个念头于唐浩然的心底刚一冒出来,他便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之所以会打消这一念头的原因非常简单钱!太平洋海底电缆不同于大西洋电缆,其铺设长度多达一万四千公里,且不说如此远距离的海底电缆铺设面对的种种技术问题,单就是一万四千公里的海底电缆需要的投资,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历史上无论是英国亦或是美国铺设太平洋电缆,除去本国投资者之外,都有本国政府的影子,尤其是美国的那条电缆更是由美国海军负责电缆敷设,以及沿途电缆站的维护。

或许挤上一挤,也许能够负担起这笔投资,但现在东北需要钱的地方更多,这么大的一笔投资,甚至足够东北一年的的工业投资,利弊权衡下,唐浩然自然不会提出敷设电缆解决通信的建议,不过……为什么非要考虑有线电报呢?

既然敷设海底电缆那么麻烦,那为什么不考虑无线电报?

(今天三更!谢谢各位书友一直以来对无语的支持与厚爱!)(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