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四百八十四章 科举二三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四章 科举二三事(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唐朝的科举制度,其实并不怎么受到重视。

这一点上,从今年才开始正式安排礼部侍郎安排科举上可见一斑。

以往负责科举的,不过是普通的员外郎罢了。

员外郎不过从六品,而礼部的侍郎则是正四品,这就直接体现了重视程度与否。

至于说此次李云泽这个亲王过来,纯粹是其个人行动与朝堂的重视程度无关。

唐时科举的科目通常为六科,其中秀才科因为难度太大而在高宗事情就被废弃。

因为极少有人能够考得过不说,甚至就连报名这一科的都没有几个人,那自然就没有留着的必要。

剩下的五门科目里,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参加这两科考试的考生也是最多的。

唐初期,明经科高于进士科,但是到唐中期以后,进士科的地位开始高于明经科。

人们越来越推崇进士,以至于进士从此之后就成为了科举的代名词。

相对比其以往的举荐制度乃至于九品中正制来说,科举无疑是开天辟地般的好事情,给了普通人一个哪怕微乎其微却真实存在的上升通道。

可这么多年下来,尤其是在李三郎认钱不认人之后,已然是极为腐臭不可闻。

科举逐渐演变成世族门阀维持自己门第的手段,他们动用各种手段拿到名额,使得中举者的能力和素质大幅度下降,而许多真正的有识之才,名人,杰士却遭受排挤。

这其中,既有得意者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赏花浪子盂郊。

也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门阀掘墓人黄巢。

孟郊的《登科后》与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就是唐时科举的最为真实的写照。

就像是此时,李云泽这儿就被送来了许多份的行卷。

举子将平时所作诗文卷轴向尚书省所在官府,即礼部交纳,所以称为纳省卷,又称为“公卷”。

而举子向一些达官贵人私自呈送的诗文称为“行卷”。

这是一种提高知名度,从而增强被选中几率的方式。

毕竟主考官知道了你的名字,看到了你的大作自然是会加深印象。

因为这次最终选择谁登科的人是李云泽,所以这些行卷就送到了他的手中。

李云泽翻开了一番,他之前看重的杜甫,高适,王之涣等人的作品却是一个皆无。

“这些都是参加本次科举的一些出众才子所做。”负责本次科举的主考官,礼部侍郎面带笑容的向着李云泽做公荐“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应该说,能够来参加科举的,基本上都是人才。

唯一的区别就是,送到李云泽这儿,为礼部侍郎所公荐的这些,基本上都是出身门阀世家与勋贵之家的子弟。

毕竟读书是一件极为耗费的事情,普通之家哪怕是倾家荡产也供养不出来一个读书人。

唯有世家门阀与勋贵之家,才有这份实力自然也就是人才更多。

所谓公荐,就是通过关系门路推荐给主考官,算是变相的先行内定。

这次的礼部侍郎虽然是主考官,可惜有个亲王在边上看着,只能是将事儿转到他这里来。

后世的那些所谓的操作,其实早就被老祖宗们给玩明白了,那都是老祖宗们玩剩下的。

李云泽轻叹口气,将手中的行卷放在了一旁。

他的目光看向了面前的老人询问“少宗伯贵庚?”

礼部侍郎愣了下,随即笑着回应“回大王,老臣今年七十有五。”

李云泽大有深意的点点头说道“少宗伯真是老当益壮。”

这句话说的可不仅仅是他的年纪,还说他到了这般年纪还能有儿子。

甚至还为了儿子,请李三郎为儿子赐名。

话到这里,就已经很是说明问题了,眼前的这位礼部侍郎李云泽很了解,也必然是史书留名的人物。

没错了,这位礼部侍郎就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

就是那个写出《回乡》的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没的说,这也是上学时候的必背诗词。

还好李云泽上学的时候,在唐诗上从未丢过分,毕竟是字少好记好背。

可惜到了‘唧唧复唧唧’的时候就傻眼了,动不动几百个字真是要命。

当然了,相比起着名诗人贺知章的作品,他更加出名的事儿,是他乃李白的朋友。

那首着名的《饮中八仙歌》,就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那首诗词,里面就有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顺便说一句,《饮中八仙歌》是杜甫写的,不是李白写的。

贺知章不知道李云泽说的是什么意思,只能讪讪而笑。

其实他是真不想来的。

只可惜几个月前爆发了着名的二李相争事件,这可是上了史书的重要事情。

之前的考公员外郎,李昂表里不一,表面上说自己不接受请托,谁来说情就落第谁。

考公员外郎就是专门负责科举的职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