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我带明末回汉唐> 第十六章 李嗣兴的家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李嗣兴的家底(1 / 2)

 就是那些低贱的商贾,世子殿下都能折节与其客气地交谈。

马国春是一个闷葫芦,不是因为他内向,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该跟人家聊什么。

军中之人在一起也就只能聊聊自己的家事儿,最多就是说一些没营养的荤段子。

世子殿下不愧为世子,能文能武,才半天时间就让那些百姓在背后说他的好,让那个很会办事儿的典史愿意追随他,让那个牛气哄哄道长答应带路。

回去的路上李华又一一去跟那些百姓道别。

他知道明天他带兵离开,肯定有人会胡思乱想。

与其这样,还不如将自己的打算告诉百姓们。

适当的信息公开能够有效地预防恐慌。

他还从仅有的一百多兵丁中给刘安留下了二十名火枪兵、十名刀牌手供他调遣。

刘安再让流民营中的青壮制作竹矛,这样能够组织出几百名民兵。

配合着几十名战兵,在这大山中也有一定自保之力。

更何况,从理论上来说,他们走这条路是遇不到敌人的。

要遇到早就遇到了。

“世子殿下,您放心出发吧,不用担心俺们。”在吴材的小队伍,李华将自己要前去与主力汇合,说服晋王反击的计划告诉了吴材和他身边的百姓。

吴材很感动,世子殿下会跟他们说这些事情。

他知道这位仁义的世子殿下是放心不下他们。

但是打鞑子要紧,不能因为自己这些小老百姓耽误世子殿下打鞑子的大计。

只要你对他们好,老百姓还是识大体的。

李华发现此时百姓都换上了他教的德克塔土灶。

这东西简单,说一遍大家就能记得住,用上了之后,他们就能体会到这种土灶的妙处。

几个孩童从土灶的通风口向里面添加柴火。他们将这当成了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他们一天两顿饭,此时已经是傍晚,他们不再煮饭。

只是在对一些搜集到的食材进行加工。

“吴老丈,兴许你们还没到怒江,我们就将鞑子给打跑了呢。”李华笑着说道。

“是的哩,小老儿相信晋王和世子殿下一定能够将鞑子给赶走,到时候,俺们就能回家去了。”

吴材跟李华已经熟络,在跟李华说话的时候,手中还在不停地编绳子。

这是刘安交代下来的任务。

说起来是就地取材,但是并没有那么容易。

要先砍来藤条,再剥皮,然后将藤皮撕成细条,细条编织成细绳,然后再将细绳编织成粗绳。

这些百姓缺少工具,而且还吃不饱饭,这个时候再做这样的体力活就很吃力了。

李华能够看到老人满是老茧的手在将那些被撕揉成丝的藤皮放在一起搓成细绳。

那双手几乎跟树皮是一个颜色。

李华也是一个资深登山客,他知道绳索在登山时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像他们这样急着赶路的人。

有些山就可以用绳索直接滑下去,而不用找缓坡慢慢向下爬了。

这样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遇到那种山谷溪流的时候,也只要有一个人过去将绳索绑好,然后剩下的人就可以顺着绳索过去,这样同样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

只是这样行军的话,他们仅能带一些方便随身携带的东西。

按照那道士所说,前几天他们还是要沿着山路走,所以他还是准备带上几匹骡子。

不仅仅能够帮战士们减轻一些负重,还可以做为军粮,在路上杀了吃掉。

那个马忠带着的多是大米。

李华让李本忠将大米都做成炒米放在竹筒中,四个竹筒困在一起,系上藤绳就可以背在战士们的身后。

除了炒米,每名战士还有一条毯子,一个用来装水的竹筒。

一个竹筒可以装上三斤炒米,够一个人吃上三天。

四个竹筒,每人就有十二天的炒米。

考虑到急行军消耗过大,十天也是足够的。

还有几头骡子在路上补充肉食。

吃的问题就解决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