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西游:我孙悟空誓不成佛> 第174章 黄石三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黄石三问(1 / 2)

 黄石公笑道:“小友莫急,先让老夫救治伤者。”

话毕,黄石公已经出现在滕卜面前。

他伸出树皮般干枯的手掌抚向滕卜后背。

数缕白色雾气从滕卜后背蒸腾而起。

他苍白的面孔逐渐变得红润起来。

黄石公一边施为,一边说道:“说来惭愧。

小友之所以受伤,还是因为老朽贪睡。

我本应现身指点你们进入山洞。

幸亏那位强壮的小哥将我唤醒……。”

强壮小哥自然是指乌逊。

不多时,滕卜伤势痊愈,起身致谢,然后灰溜溜地走到了众人后面。

想必是吃过鲁莽的苦头之后,不敢再冒尖。

“咳咳!”

黄石公干咳一声。

“列子: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

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

其思想主张存在《列子》书中。

列子最早提出混沌生成四个阶段思想;

《易纬》中: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以及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就是采用了《列子》学说的系统。

《列子》概要,早已镌刻在结界入口的石碑之上,想必大家已经看到。”

金鳞默默点头。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

甚至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哲学著作。

“你们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分为若干队伍,来回答老夫的问题。

我会根据你们的答案判定你们应该进入的山洞品阶。

三洞之中,以天阶最高;

地阶次之,再次为人阶。

不同的品阶对应的机缘亦不相同。

但也并非绝对,一切要看个人的际遇,接下来就是老夫的问题了。”

“黄石三问,第一问:众神永生,不死不灭,其后代血脉觉醒,也可轻易活上万载。

众神繁衍至今,理应无穷无尽。

但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创造人类。

人类寿命不足百岁,却可以遍地开花结果,独享人间。

即便天神迁怒人间,干旱、洪水、瘟疫都不能阻断人类的繁衍。

为何永生的神看上去并不永生,而脆弱的人类却生生不息?”

黄石公笑看众青年。

十八位青年已经分为四个队伍。

烛骨儿、滕卜、滕经堂为一组。

元凤四脉自成一组。

四方龙族、黄檀府为一组。

金鳞、虞芊芊等六人为一组。

“前辈!”

黑龙族墨鸣丹嗡声说道:“龙族墨鸣丹答题。”黄石公微微点头,袖袍一挥,一道无形的光罩便将他与墨鸣丹笼罩其内。

二人的对话也被彻底隔绝。

“众神之间不乏争斗,动辄便会魂飞魄散,甚至于圣者湮灭也极有可能。

封神之战,仅仅万仙阵便杀戮神仙上万名。

况且修真不易,清心寡欲,不近女色,这些都不利于繁殖后代。

所以神仙看上去很少,凡人多如牛毛。

晚辈答题完毕!”

黄石公听完,微笑不语,他随手撤去光罩。

接下来又有元凤四脉和烛骨儿两个队伍先后答题,最后轮到金鳞。

“《列子》开篇中提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

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陰陽尔,四时尔。

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往复,其际不可终。

疑独,其道不可穷。

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

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

……

大意是:创造万物者,不生不死,变化万物者永不变化。

生命可以自行产生;自行变化;自己形成意识、智慧、力量;

生命会消减衰落,也会生长旺盛。

所谓生生不息,循环不已,深合阴阳之意。

人类的生老病死,便是如此。

所以人类可以繁衍不息。

神有无限的生命,也可以理解成没有生命。

所谓:有生不生,有化不化,正是这个意思。”

金鳞。

“叶公子回答精妙,与正解分毫不差!”

金鳞点点头回到队伍之中。

“黄石三问,第二问。

为何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来回答!”

鲲鹏族元江大步走出。

元江生的高大威猛,两条粗壮的大腿犹如两根盘龙柱一般。

他一步跨到黄石公面前。

“说到一,就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

起初天地混沌便是一,盘古一斧子劈开混沌,从而一分为二。

浊气下降为地,清气上升为天。

这便是道生一,一生二。

盘古屹立天地之间,身化万物。

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

黄石公点点头,示意元江退下。

然后便是烛骨儿、青倩倩作答。

最后是金鳞。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陰陽以统天地。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

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

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