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数日,冯过居然时常忆起身着宽松道袍的邵百花,那微蹙的眉头,柔和的目光,若有若无的梨涡,以及略显厚实的嘴唇。
这就很过分了哈,莫不成你还想着大小通吃不成?咳咳,没有的事。人冯小七只不过是带着审读的心态欣赏邵姨的知性美。况且,小冯其实是“老冯”好不啦,才不会那么污。
反正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至于徐元杰和刘几他们是不是这么看,重要么?
好在这两位同窗虽然心存狐疑,却终究没有多问,君子坦荡荡,改之的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否则不早把董小宛应素白她们收入房中了?
千万别质疑十四、五岁少年的“机动力”,在红楼贵族中,十二三岁的小爷可是花中好手了。(ps:红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富贵人家女子的住房;犹青楼,妓女所居。此处取第一种释义。)他冯过面对如花似玉的董、应二姝竟然“可远观而不亵玩”,相公焉?真的有负其“七郎”之称。
万万没想到啊,只不过是有些微心理障碍下不去那手,咋就断袖龙阳余桃兔儿了?冯过表示很委屈。
离开龙虎山,一行人沿途再不逗留,过东乡、进贤,于八月初七到达南昌城。
“千里名城楚上游,江山多在物华楼。偶陪南望重重绿,章水还能向北流。”
这首《寄题程公辟物华楼》乃是江西临川大文豪王介甫所写,“千里古城”指的便是江西布政使司治所——南昌城。
南昌古名豫章,春秋属吴,战国属楚,因地处吴、楚交界,吴楚相争多在于此。
汉高祖五年,刘邦在垓下打败项羽之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灌婴平定豫章后,立即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颖阴侯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
大昌咸通六年,升为镇南军节度使。昌中后期又先后改为都督府、江南西道。彼时洪州已成为江南一大都会,尤以造船、造纸、印刷、纺织、兵器、金、银、铜器制造较突出。
五代十国时期,南昌的经济与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南唐中主于交泰元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二年后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
秦楚年间,洪州已成为五大造船基地之一,周围达到三十一里设十六个城门。
站在濠河边排队进城的冯过等人,看着熙熙攘攘进出城门的车马人流,再望望巍峨雄伟的城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是惊叹不已。
可别怪他们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初见南昌城,确非饶城所能相比。
虽然说,上饶是龙兴之地,但即便是历代朝阳王也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大兴土木,信州府、上饶城的政事从不插手过问。而府县两级主官则是很默契地延续“官不修衙”的传承,极力保持原状,这才是清廉忠正的正确打开方式哪。至于城墙,倒是需要时常维护修整的,但也只是不动原貌的小修小补——虽然皇帝不大可能回“老家”视察,但留存原本风貌不正是最佳的表忠心方式么?再说,有朝阳王坐镇,你们去对城墙加高加固是几个意思?不信朝阳王的护卫能力,是质疑还是担忧?所以嘛,以不变应万变,别去想太过表现。
这便导致鼎鼎大名的“陪都”二百年来如故,不及南昌城多矣。
“为了营筑豫章城,灌婴委任一个叫章文的,具体总管建城事宜。他日夜安排筹划,为营建最早的南昌城付出了巨大的劳动。雄伟的豫章郡城,四周有高大的夯筑土城,周围计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南有南门和松阳门,西有皋门和昌门,东北有东门、北门。”刘几望城兴叹。
对于省城变更,徐元杰自也清楚,接口道:“当时豫章城内外盛产樟树,据说仅在松阳门内就有大樟树高达十七丈,大四十五围,枝叶扶疏,蔽荫数亩。东晋简文帝咸安年间,豫章太守范宁对城墙作了一次较大的修整,并新辟东北和西南两个城门,这样豫章城就有八个城门了。”
刘几:“昌代的洪都城,是江南的一大都会。城内人烟稠密,亭台楼阁,宫苑寺宇栉比鳞次,即所谓‘闾阎扑地’;城内起伏不平,一些豪华的建筑物都是沿着地势的起伏而摆布,或高或低,即所谓‘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徐元杰:“南有抚州门,向西转过去有宫步门、柴步门、井步门、章江门、仓步门、观步门、洪乔门、广恩门、北廓门等十一门。这十一座城门都滨临章江,所以临江的门都以“步”命名。再由北向东转就是琉璃门……嗯,因城门附近有延庆寺,寺内藏有东晋初年在这里出土的一尊琉璃佛像而得名……坛头门,相传为仙人黄紫庭台坛坛址、故丰门、广丰门、望云门等五门。楚真宗淳代元年秋七月,江水猛涨,毁坏城廓达三十处之多,淹没民舍两千余户。到仁宗皇帝时,知州赵概看到章江堤冲刷厉害,就调遣民力用石砌垒,高一丈五尺,长达两百余丈,这是南昌城建史上用石筑砌江堤的开始。”
刘几:“李洪帅洪州时,看到洪州城池北面阔远,都是荒山田地,加上城外一带,尽是涨沙,有时高与城齐,站在沙阜上可以俯瞰全城,对防守极为不利,于是他决定截去东北隅一角,将城移进三里左右,从而废去北廓、故丰、广丰和望云四门,全城只剩下十二门。”
这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让冯过享受了一回免费导游服务,也乐得让他们展示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