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鼎定河山>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夕鸦归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夕鸦归林(1 / 2)

 三场考罢,考卷弥封后将装订好的试卷册送至誊录院,由誊录官组织人员用朱笔抄录一遍形成副本;再由对读官对读,核对抄录内容是否有误,如无误,签名后由受卷官收回试卷交内帘主考官;主考官统一分发朱笔抄录副本至各房官处进行初评,《钦定科场条例》记载:“房考阅卷,不得干预别房。”

房官有推荐的权力但却无录取的权力,房官将自己认为好的试卷蓝笔加批推荐给同考官,这个过程一般被称为“出房”;同考官书“取”字,主考官书“中”字。经过这一系列严密、环环相扣的过程,这名考生就可以被录取了。

朝廷规定乡试结束后半个月必须完成阅卷并放榜,一般是在八月底。但是后来随着应试者人数的增加,各省放榜日期也相应推迟。自真宗朝始,朝廷要求大省在九月十五日内,中省在九月十日内,小省在九月初五内放榜,此后,放榜时间成了定制。

不过,朝廷仅仅规定了放榜的期限,但各省具体放榜的日期、时辰自行确定。因寅属虎,辰属龙,所以各省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多选在寅、辰日,这就是“龙虎榜”的来历,为的是求得吉利。

九月十二日,戊辰,江西乡试放榜日。

“金麟岂非非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是骡子是马拉出来……

咳,乡试未过亦非末日,再等下科便是,运气好些的还能碰上恩科。人冯过不在《儒林外史》写了“范进中举”么,此仁兄将自己二十到五十四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三十五年的折磨摧残,三十五年的忍辱偷生,三十五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

是日寅时,江西贡院前已是人山人海,“龙虎墙”前更是挤了个水泄不通。

所谓“龙虎墙”乃是指贡院西围墙约十丈长的一段墙,墙两端贴着“出入凤凰池上客,往来龙虎榜中人”、“一举名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两副对联,喻意鲜明。

寅虎辰龙,虽然辰时正方会放榜,但众士子大多在寅时便从各处云集于此。但也有人慢条斯理的在辰初出门,如冯过。

说不紧张自是假的,但与徐元杰刘几相比,他便算是稳如泰山了。这份从容淡定落在旁人眼里便是极度的自信,不过想来他是必中的呢。

辰时正,贡院大门缓缓打开,两名衙役,一个拿着刷子提着浆糊桶,另一个手捧“金榜”,向“龙虎墙”行去。

《昌摭言》记载:“南院放榜,张榜墙乃南院东墙也,别筑起一堵,高丈余,外有壖垣,未辨色。即自北院将榜就南院张挂之。”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大昌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只不过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了。

而乡试因放榜日期在农历九月上旬至中旬,此时正是桂花开放,所以又有“桂榜”之称。

诸考生纷纷让开,如潮水般向两侧退去。

二衙役也不多话,一个刷浆糊,一个贴榜,动作利索。也不去管一涌而上的人群。

乡试一大关,过者通龙门。围观这数千人哪个不是望眼欲穿,想着第一时间得晓答案。

早早抢占有利地形的诸多闲汉倒也识趣,团团作揖:“相公们莫挤莫挤,小的眼力好使,必不会错漏一人一名。”

这些个闲汉图的自然是那份报喜赏钱,个个噪门大脚步快,第一时间往各家报喜,主家又怎会不慷慨大方一回?

“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

不说众考生及各自家人之心焦如焚,二衙役麻利地张榜,此时贴的乃是副榜。

自秦楚始,乡试在正式录取者名单外,同时还要公布一个附加榜,时称“备榜”。进入备榜者,虽然不是举人,不能参加会试,却可以授为郡学及县学教谕等官职,即可以担任地方官学的教职。

大定在此基础上演变为“副榜”,也称“乡试副榜”,即于规定录取名额之外,再取若干人,另出一榜。此举旨在安慰那些文优而偶然失去机会者,中副榜者可以送国子监,故又称“副贡”。他们不能参加会试,下科仍可参加乡试。而为了鼓励士子,特准两次中副榜者做举人,一体会试。以取中举人为“乙榜”,取中进士为“甲榜”,以示区别。因举人是作为出身的第一榜,故名“一榜”,而再经取中进士,则称“二榜”。所以同时是举人、进士出身者,称为两榜进士。

副榜者,每正榜五名取中一名。也就是说,本科江西会试副榜会有二十五人上榜。

显然,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并不愿意上这副榜,却也有部分人屏气凝神但求榜上有名。

随着闲汉们扯起嗓子高声唱名,副榜揭晓。听得自己名字的神态迥异各有不同,其中有几人竟是喜极而泣。

有相熟者忙不迭的拱手道贺,旁人这才知晓这几位皆是二列副榜者,既可参加明年南京会试,又可任地方官学教职,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