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野蛮的东方> 第一章 斩立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斩立决(1 / 2)

 有这么一件事情,你肯定听说过,也可能在影视剧或者书本,艺术作品中见过,但你绝对没亲眼见到或者亲身经历。

这件事叫做:斩首。

说起来挺吓人,却离现代人非常遥远。这要感谢我们生在新社会,生在文明的华夏大地上。当然如果不小心穿越回古代,也不是谁都会经历这种事,但遇到这种事的概率肯定不会小就是了。

李信对砍脑袋的印象还停留在文艺作品里,曾经看过一部剧,也不记得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反正就有一种兵器,叫血滴子。

那看起来是个铁帽子,帽檐里侧有一圈铁齿,套在脑袋上咔咔转一圈,脑袋就没了。那东西里面似乎有些机关,不然没法解释齿轮的动力问题,可是帽檐那么薄,也不知道铁齿和机关是怎么装进去的,总之就是很玄乎。

要说用刀砍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某部相声里也拿穿越者调侃,说是直接穿越到华雄身上,一睁眼发现面前有个人,关大老爷手握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的骑在马上,接着手起刀落,脑袋就搬了家。

于是穿越到颜良身上,一睁眼又看见关大老爷骑在马上,接着又是手起刀落……

这种运气也是没谁了……

李信并没有那么逆天的运气,不过他现在也被捆得严严实实,跪在木台上,披头散发的看着台下那些满脸期盼的围观群众。

古代人看起来都不怕这种事,笑嘻嘻的指指点点,甚至还有些小孩钻出人群在外面玩。有些在跳格子,有些在踢毽子,还有些捡起石子朝台上打。

也不是多疼,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很强。

“快砍啊,到底砍不砍啊?”

“这么冷的天,大伙都等着呢!”

“砍他,砍他,打死这个坏蛋!”

“一会儿有你们吓哭的时候”,李信心里恶毒的想。

春寒料峭,正午的阳光没带来丝毫的温暖,他穿的太少,破烂的袍子上好几个大洞,从上往下灌风,又从下往上灌风,直吹得整个人瑟瑟发抖。

旁边的刽子手也在抖,拄着宽背大刀直跺脚,那口即将砍掉李信脑袋的大刀就在他身侧晃来晃去,刀口上寒光闪闪,刀背上漆黑如墨,又殷红点点,也不知道死在这口刀下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倒霉蛋。

“你知道大明朝的问题吗?大明已经烂透了,你敢信?从上到下彻底烂透了,做出的每一个政策,每一项决定,都烂透了。

我不是什么帝王将相,也不是什么封疆大吏,一边吃着山珍海味,享着高官厚禄,一边从儒家道德经典里跳出来对着乱世指指点点。

不需要站到那么高的位置,也能看出来大明烂透了,从皇帝,大臣,到官吏,甚至老百姓,全部烂透了。

我说的是‘信念’,信念这个词你懂吗?大明朝已经没人再讲这个东西了。

就拿陈奇瑜来说,讨魏忠贤的时候他就是急先锋,在延绥做巡抚时就跟天降杀神一样,四五年时间杀掉一百多个草头王,剿灭一千多乱民头目。

按这个年代的话说叫有‘边才’,知人善任,手底下什么副将,参军,把总,全部是会打仗,能打仗的。

最后果然是升官了,五省总督啊,这个时候洪承畴还不知道躲在哪里流口水呢。

但是……

他真的把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吗?一个巡抚,剿灭一帮乱民就算可以升官了?延绥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剿完又叛,剿完又叛,这甘陕流贼怕是有一半都出自延绥,还是最有战斗力那一半。

他一个文官,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民生?为什么不考虑民生?因为剿匪能出政绩,能升官。

想象一下,他要是不剿匪呢?把所有精力全部扑在民生上面,延绥会被叛贼攻破吗?

地主们不会同意?别逗了,地主们敢叛乱?地主们顶多给他穿穿小鞋,写几封信给京城的亲戚抱怨几句。现在是大明朝,不是那个地主也能打仗的大宋朝。

他不剿匪,地主们就要自己掏腰包剿匪,不掏腰包,他们就要被盗贼洗劫,他们的钱财,女子,土地就要被盗贼们瓜分。盗贼们有了钱财,女子,土地,他们还抢什么?抢自己?山西,陕西这些地方,寨连着寨,堡连着堡,土地全都被地主大族圈起来,佃户,自耕农一无所有。从万历年间怠政开始,山陕的水利工程全部瘫痪,地主的土地有人浇水,其他的土地全部干旱,老百姓有活路?

他剿匪,就相当于把除了地主和佃户之外的人都杀掉,甚至可能连佃户也要杀一些。他不剿匪,会死几个地主?一千多个还是一百多个?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官都不剿匪,我的意思是,到底有多少官真正在意民生,在意老百姓的死活。”

李信挣扎着扭了扭后腿,感觉下身都已经不是自己的,只有嘴还活着,他只有不停说话才能稍稍忘却身上的冰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