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野蛮的东方> 第三十一章 新主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新主人(1 / 2)

 预想中的大战并没有发生,虽然李信对夺回鸡公山做出了充足的准备,但事情往往不会按预料中那样进行,要么异常困难,要么异常顺利。

而这次就是异常顺利。

其实如果把事情讲通,就不会让人觉得有多么意外。

鸡公山是个山区,想要在这里屯驻大规模兵力,有两条路线必须进行:第一是要不停的劫掠周边,不只是山区中的村寨,还要跑出来穿镇过乡。

因为鸡公山是很缺物资的,山里的村民比鸡公山的匪寇还要穷,不出去抢根本吃不饱。

但是假如有第二条路线可以进行,也能保证在山中的生活,那就是将大别山区能种地的荒地全部都开垦出来,种上适合山区种植的粮食。

流寇们没这能耐,应该说现在大明朝没几个地区有这个能耐,所以躲在山中的一千多流寇,只能扶老携幼的逃出来,往南走,跑向应山方向寻找食物。

明末的流寇,看起来是被官兵追着到处跑,实际上也是几条寻找粮食的路线。

山西陕西大旱,要跑来河南寻找粮食,河南大旱,要跑去凤阳湖广寻找粮食。

人不能干等着饿死,没吃的必须跑出去。

所以当盘踞在鸡公山的流寇们弹尽粮绝时,离开是唯一的出路。

李信就这样轻松的重新夺回鸡公山。

马鞍山的粮食长势喜人,这得益于李信将土地分包到户,又组织村民引沟挖井,加上他对村民的日常生活也有所照拂,还组织士兵在山沟外围排查拉练,使得村民们的生活和安全都有所保障,可以全身心的好好种地,因此马鞍山的土地不说一定会有大丰收,至少不致于大规模绝收欠收。

按理说李信应该等到秋收以后再进行军事活动,但他实在不敢等,因为他知道陈奇瑜并没有把流寇赶尽杀绝,河南只是一时平静,狂风暴雨还在后面。

所以在六月底马丁尼返回倚枫镇时,李信就决定出兵夺回鸡公山。

这年月赶路是很艰难的,李信也不知道马丁尼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只用了短短三个多月就把大别山的地图绘制完成,应该是他原本就对这座山脉有很深的了解,毕竟从南京一出来就能进入大别山区。

李信按照约定将马丁尼的存稿和家当全部还给了他,虽然这个鬼佬跑到华夏人的地盘画地图很不地道,但是李信也没必要将他抹除。

有那么一句话有段时间很流行,说是“当你看见一只蟑螂的时候,说明在暗处蟑螂已经多的待不下了”。

马丁尼绝对不是第一个跑到东方画地图的人,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

李信记得利玛窦给万历皇帝进献过万国坤舆图,万历皇帝特别喜欢。后来也有传教士给康熙献过地图,具体是谁李信忘记了,总之就是画地图这种事,鬼佬们经常做。

所以李信决定跟马丁尼结个善缘,把当初承诺的银子全部给足,并且表示将来马丁尼将北方的地图全部绘制完成,可以回鸡公山领取一笔报酬,当作版权费,将来他的朋友们来到东方,可以到鸡公山做客。

理所当然的,他之前所画的地图早已被李信全部复制下来,而他那把火枪,李信也强行买了下来,留给汤彩儿防身用。

作为一名绅士,又是主的仆人,马丁尼先生应该照顾到一名东方贵族夫人的安全问题。

送走了马丁尼,李信开始筹备出兵事宜。

陈诚强烈要求带队,被李信拒绝了。

李信所考虑的是,这一趟回鸡公山,必须以红娘子原来的手下为主,因为他们对鸡公山最熟悉。

所以红娘子和徐东江的队伍都要带上,而如果第一次作战就让陈诚跟红娘子的队伍单独出去,一旦发生什么矛盾,可能不太好解决。

自己亲自带队,而让陈诚留守马鞍山,是比较稳妥的,这样一来路上跟红娘子有所沟通,在即将到来的战事面前也不会产生内部矛盾。

李信之所以有这个自信,主要还是红娘子这几个月很老实,虽然他不相信徐妙怜已经把头目们的仇忘得一干二净,至少她已经不会天天挂在嘴边,也不再跟李信摆脸色。

马鞍山的家当不能丢,所以一百人留守,两百人出发。

这一次李信决定进行纯粹的军事行动,以此锻炼队伍,像流寇那样如蝗虫一样携家带口的,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真正能打仗,打硬仗的军队,必须是职业军人组成的。

所以这次赶路,比上一次出来快了很多,两百八十里的路程,用了不到七天就赶到了鸡公山脚下。

应该说一天四十多里的速度对于士兵来说并不能称得上精锐,不过经过几个月的装备,李信的队伍现在已经有所不同了。

首先是衣甲,李信没有条件给士兵们装备皮甲和板甲,而古代军事史上比较有名的棉甲和鳞甲,又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匠而造不出来。

不过活人不能让尿给憋死,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因此他试了很多种方式。

什么竹甲藤甲的一看就不靠谱,最后他和工匠们研究出一种布甲,得益于他之前作为地主家的积蓄,很多布匹带来了马鞍山。

李信所设计的布甲,并不是单纯的丝绸或者麻布穿在身上,而是一种混合缝制的衣物,这种衣服最大的特色就是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密密麻麻的口袋,每个口袋之中都会缝进去一块薄铁片,根据人体身材形态,每一块铁片都被制作成不同的弧度,边缘打磨光滑,穿在身上十分合身,又可以根据身材不同进行不同的组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