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野蛮的东方> 第四十三章 冬季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冬季行动(1 / 2)

 鸡公山现在大概八百多人,除去学生和一些老弱,壮丁至少有五百多人,这不是一个健康社区该有的人口结构。

不过现在是兵荒马乱的年月,士兵多一些也可以接受,只是这样一来李信的开销就非常大了。

他从李家村出来的时候所带的银子基本已经快要见底,现在鸡公山又是大基建的前夕,不管是练兵还是搞生产,都需要大量的银子,虽然他通过物资的供给回收了一部分,消耗速度依然很惊人。

通过大别山的商路收取保护费,差不多足以养活鸡公山现在的规模,但离他的目标远远不及。

首先炼铁和烧水泥的高炉都需要原料,这是今后几年的重中之重,李信并不打算在鸡公山搞工业化,这个地方位置太偏僻,山路难行,在这里搞大工业就是自寻死路。

他的目标是在鸡公山建立实验产业园区,也就是说,将来他麾下的工业技术中,高精尖科技的研发要在这里进行。虽然只是个实验基地,但对于目前大明的生产力而言,无异于新建一个工业区,所以对水泥和钢铁的需求并不会少。

更不用说还要同时用钢铁来研发火枪和火炮。

对火药的开发也是一项考验,河南并不产硫磺硝石,火药的主要原料,硝石可以在重庆买,硫磺则在陕西,这两个地方对于李信都鞭长莫及,只能真金白银的交易。

相对来说,现在困扰大半个明朝的粮食问题反倒没那么重要,一方面鸡公山南下就是湖广,粮食好买,另一方面新粮食已经保存在地窖中,只要开春就准备开辟试验田,在烧水泥的同时也在进行玻璃的前期摸索,虽然没有烧出平板透明玻璃,但是五颜六色的琉璃已经烧出来了。

玻璃的生产也可以用来制造暖棚,而暖棚将会大大加速新粮食的育种和推广。

所以李信现在主要就是缺银子,只要有银子,他就可以从大别山区的矿场处直接购买各类矿石。

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直接采购各类物资。

如果在春节之前没有大笔银子进账,那么过了这个冬天鸡公山的各处开发就要进入停滞状态。

这个时候再把主意打到经商或者生产上,时间已经来不及,不但人才难寻,以河南周边现在的形势,也由不得他慢慢来。

虽然陈奇瑜将流寇放了个干净,但流寇并没有在河南肆虐太久,进入冬天,流寇已经被围堵在开封附近,前后左右全是明朝的大军。

此时汝宁府并没有特别大规模的流寇,所以李信把主意打到了汝宁府的藩王头上。

李信的既定策略就是北控中原,南望湖广。

湖广根本不用管,不管是在明朝官员的统治下,还是将来被左良玉或者张献忠占去,都没什么区别,无非是买粮食的店家换了人,就算没湖广的粮食,只要站住了河南,也不会无粮可收。

想控制湖广必须有船,而且鸡公山众人都是河南人,将来还有更强大的敌人来自于更北面,所以鸡公山只能向北发展。

出大别山的第一站就是汝宁府,这里只有一个藩王,就是崇王朱由贵,他还有两个宗亲,一个是他的亲弟弟,河阳王朱由才,另一个是他的表兄弟朱由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