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各路农民军这样,有些刚组建和训练不久的官军也是这样。
所以,很多人今天是官军,明天就可能是流寇,谁给饭吃就跟着谁干。
此时,鄂州武昌,有一个叫左良玉的大将军手下有八十万军队。
左良玉,字昆山,东昌府临清州人,年轻的时候在辽东当兵,积军功步步高升,官至平贼将军、太子少保,封宁南伯。其初在辽东与女真作战时,曾受前面说的那个去开封解围不敢过河畏罪逃跑的保定总督侯恂的提拔。后来在镇压农民军的战争中,不断扩大部队,日益骄横跋扈,最后手里竟然有八十多万的兵马。
蒸的煮的?
当然是蒸的。
李自成发兵东征,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整个王朝震动,崇祯皇帝下诏令唐通、左良玉、吴三桂、黄得功、刘泽清带兵来北京勤王,除了山东总兵刘泽清外,唐通、左良玉、吴三桂、黄得功皆被封了伯爵,左良玉封宁南伯。
但左良玉没有来,接到诏令后,只写了一个出兵计划上交完事了。
手里有这么多的兵马,为什么左良玉不带兵来北京勤王,难道他不想由此立功博取更高的爵位?
答案是:no,左良玉力不从心。
为什么?
因为左良玉手下的八十万兵马都是刚刚收编的农民军,基本上属于乌合之众,别看左良玉一高兴就将八十万大军带到野外、分成青红蓝绿黑五色、占据各个山头漫山遍野、欢声雷动、甚是壮观,其实他的队伍一盘散沙,来北京勤王?有可能没走出多远,兵都跑光了。
左良玉之所以能笼络住八十万的流寇投靠他,完全是因为他占据了物产丰富的鄂州,手里有粮,自然不愁无兵。
有一个真事儿不得不说,这鄂州虽然物产丰富,但连年动乱,造成很多的土地没有人种,为了养兵,左良玉先后两次在武昌屠城,先后杀了二百万世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养活这八十多万的军队,因为多杀一个老百姓,就能多省出来一部分粮食。
已经将俘虏圈到一块的马岱跑过来请示,“王爷,这些俘虏怎么办?”
“留两个审问,其它的”,雷鸣做了一个砍杀的手势,得令的马岱立刻跑过去带着兵砍杀起来。
可怜这些农民军已经投降了最后还的被杀掉。
这不是雷鸣心狠,完全是因为没有办法。
他就这么几千兵马,要是看押这些俘虏,就会减少战斗人员,更有可能这些农民军士兵在打仗的时候趁机哗变危害部队的后方,一旦出现那种情况,他的队伍就会乱,战场形势就无法控制了。
难道不能押送到涿州交给知州吗?
答案是不能,费劲的押送过去,有可能再有流寇来攻打涿州时,这些俘虏有可能和外边的流寇里应外合。
另外,老百姓都恨流寇,说不定涿州的官员为了省粮食,选择将这些俘虏杀了。
难道这时候的人都这样的残忍吗?我只能说事实就是这样。不是人心残忍,而是现实逼的他们不得不这样干。
刘开箱和吴继先等人很不像话,人家马岱带着兵在那里杀人,他们却将缴获的战马据为己有。
雷鸣早就看到了也不制止,马岱、刘忠嗣、张罗彦等人打完仗各回各家了,未来,这三个连队可就是他们立世的资本,假如这三个连队全都成了骑兵,可以说战力完全可以脱胎换骨,超强机动,可以做到来去如风,进退自如。
刘忠嗣的步军和张罗彦带的保定乡勇看到刘开箱、吴继先等人抢马,就有点想法了,这才走了一半的路,谁不想弄匹马骑。
但这些人是王爷的手下,他们也不敢去争抢,就是你去抢了一匹马,王爷一句话,你还的老老实实给人家送过去。
雷鸣当然知道这样一来,内部就会闹意见,这是大忌,但他真的想将自己的手下全部变成骑兵,眼珠子一转马上有了主意。
方正化过来了,对着雷鸣鞠了一躬,禁不住的赞道:“王爷真神人也!”
这两天,方正化一直带着他的两个跟班坐在马车上,他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马拉轿车。
方正化有很多的疑问,皇家有规定,王爷们没有朝廷的批准不得离开封地,他看到这个自称是山阴王的王爷不仅擅自离开了封地,还要带兵去北京勤王,好像根本不拿皇家规定当一回事儿。
另外,皇家规定,王爷不准拥有自己的军队,王府所需要的警卫一切由当地官员派遣,这是死规定,可这个王爷收编了土匪,显然将这些土匪当成了自己的军队,还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警卫营,这不是太反常吗?
当看到雷鸣指挥打了这么一个漂亮的仗,方正化不由的感到敬佩,这仗打的太有水平了,竟然没有伤亡一个人,没有放跑一个流寇。
王爷和卫士手里的家伙是什么东西?方正化感到非常的惊奇。
“方公谬赞了。”,雷鸣对方正化的印象非常的好,觉得这个方正化很不错,所以说话也很客气,没有称方正化方公公,而是称方公。
公是一个绝对的尊称。
作为保定的监军,方正化掌握着保定府所有的决策权,雷鸣觉得自己忽悠马岱等跟着来北京勤王,也没有征求方正化的意见,这个方正化一点麻烦也没有找,就凭这一点,就觉得方正化不错,要知道这个家伙也算是钦差大臣,并且在崇祯一朝,太监的权力很大,一般的大臣轻易的不敢得罪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