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新加坡的日子> 第十五章12月16日(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12月16日(一)(1 / 2)

 第十五章12月16日(一)

国外干工程,难免跟更多的外国人打交道。确保和谐友好的关系显然最是重要,使竞标的工程能保质保量完美收官,才真正配得上中国建设神团响当当的称号。和平时代,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最辉煌的事业,莫过于建设改善民生的大工程。宽容、理解、友爱、互助是干好工程不可或缺的人力因素,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们,付出辛苦改变世界人生活的同时,也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深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儒家思想熏染的中国人,骨子里透着永远洗涮不掉的忠厚和宽容。善良的本性不知吃过多少狼子野心的亏,即使这样,一旦遇事依然希望用善良来感化别人。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神圣的天安门前的标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人所共知,中国人曾经遭受过怎样的屈辱、劫难,即使这样,中国人依然不计前嫌,愿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最起码自己愿意做一个和平的使者。中国人自己过上好日子,永远不忘世界人都有好日子过。这样题目说起来似乎显得太过于高大,实际人人默默的付出,无不是为这些高大的信念做着贡献。

中国人不变的信念,人心向善,天之使然。

北星公司建设中的裕廊岛垃圾焚烧电厂,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外雇的印度人变得普遍听话,尽管对所做的活计乍手乍脚有些生疏,但态度却变得积极。究其原因,对生命的呵护、关爱产生了共鸣。一个个身强力壮,朝气蓬勃,对生存和未来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谁也不愿意使自己的身体受到健康和安全的威胁。毋庸置疑,北星公司是有责任和义务给受工伤的印度劳工全力治疗直到康复。问题是患者家属提出了放弃治疗,希望得到一笔一次性赔偿把患者接回印度去治疗的意见,无论是赔偿数目还是后续没完没了纠葛,对北星公司明显是有利的。换做是谁都要权衡利弊,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处理结果,世界这么大,每天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实在太多了,谁又计较得过来。要用最大的诚心去关爱、去呵护需要得到人权伸张的人,至于别有用心的叫嚣跟跳梁小丑的杂耍有什么差别。

那天,北星公司的会议室里,差不多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解决因工伤被推进医院的印度人阿布的处理意见。说到底无非是花钱多少的问题,一听到治疗费用完全超出了人们的心里承受篱界,人人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讨论变成了争论,争论变成了反对,最后并不是按着民主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的形式来结束,而是以全体反对只有傅铭宇一人竭力主张,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受伤的阿布治疗痊愈的结果结束了争论。傅铭宇最后的那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使这个钱北星公司不出,哪怕由我个人承担,砸锅卖铁也要把受伤的阿布治疗痊愈。理由吗?因为他是在北星公司的工程工作时受的伤。生命至上,是任何物质跟金钱不可置换的。”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傅铭宇拍板定音成了最终的解决方案。

意见不统一不能说他们没有爱心,跟傅铭宇持有反对意见,正是出于对北星公司的利益的考量。借助北星公司才使很多工人有了赚钱的机会,有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生存的保障,在企业发展艰难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再给企业增加太多的负担,一旦企业垮了所有的人都跟着遭殃。正因为都是为了工作,一致公利,摒除私心,也就不存在相互之间的成见之说。既然傅铭宇最后拍板,大家只有按着他的方案去执行。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传到了工程场地印度人的耳朵里,这帮黑小子哇哩哇啦的用印度语相互传递着,评论着,脸上露出了少有兴奋的笑容。哪怕是世上长相最丑陋的人,脸上洋溢出那种开心的笑容,都将是一道美好的风景。他们干活变得着调起来,不再用那种假装不知道的表情摆出偷懒的架势。

中国人是不相信上帝的,因为上帝根本不可能给人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解脱。只有生存无奈的人才去祈求神灵的佑护,至于神灵起没起到对人佑护的作用,只有神灵自己知道。最有效的办法是,努力做到自我寻求解脱的路子,因此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习惯用理性和道德思维的方式去解决和处理实际中的困难。从文字始源便详细记述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兴衰,血与火的历史不断洗礼着民族的灵魂,骨子里透着历经锤炼坚韧不屈的性格。

在人们遇到难以解脱的问题的时候,很想得到一种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警示,上帝不可能做得到,神也不靠谱。《易经》的卦象倒值得求索探绎,“小往大来。先否后喜。”文字精短的易学,几千年来以其深奥的哲学易理,不知引来多少三教九流的狂热探索。真理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易变之术同生共存,诡辩之道使人怀疑自己天生的悟性。人们习惯按着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理事物的发展定义。按说照此推理便不会出现窒息的绝路,从事物的起始便预想到结果,而事实的结果却未必像预想的那样。事实总是历经多少坎坷,绝路又逢生,山重水复而后柳暗花明。月满则亏,月缺又圆,唯一不变的是不停地在变化。长此以往,人们心理便形成了一种铁定的信条,凡事都努力往好的方面去做,至于结果如何由它去吧。

人们嘴里需要咀嚼不同食物来满足生命的需求,食物到了胃里充实了体力,又使精神衍生出更多的思想。嘴里吐出不同的言论里,少不得会提起北星公司的那次事故。毕竟受伤的印度人阿布还躺在医院里,不管北星公司再怎么不愿提起,只要患者没离开医院,治疗的费用总是时时在攀升,医院不停地催促缴费。尽管北星公司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再也没有比听到好的结果让他们感到激动的。对这件事的关注再没有比傅铭宇更放在心上的。不是心里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只有他心里明白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来多大的麻烦。眼前的麻烦不过是金钱上的损失。中国人的信念里,钱失去了可以再赚,事做错了可再难以挽回了。很多时候,人们心里根本不把党员的称号放在心上,究其原因所作所为不言自明。并非所有人做事失于对党的忠诚,极少的害群之马足以败坏党的名声。傅铭宇正是从作为一个党员的身份着想,自惜羽毛绝不给中国人的形象带来污点。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伤者的腰部永远失去知觉,永远瘫痪下去,北星公司的花销将是不可变数的未知,给北星公司带来的损失也绝不仅仅是他引咎辞职那么简单。事情不是没有可缓解的余地,他开始计算自己多年的积蓄,房产的价值,自己做出的承诺绝不是信口虚言。如果真到了那时候,也绝不后悔,正如誓言里说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跟那些为了国家大业付出生命的人比起来,自己没有啥可舍不得的。

***

傅铭宇感到极为疲劳,天气酷热固然是造成他情绪低落的帮凶,主要的原因是工程任务量越来越大,人手紧缺,机械、工具、其他耗费日渐剧增,还要抽空到医院看望伤者。无论哪一方面都没有使他感到轻松的理由。正应了那句话,要是想干工作总也干不完,前面我们说过,他不亲临现场事事都不放心。不是不信任别人,而是习惯。

“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会吃不消的,很多时候休息比工作更重要。要不去医院的时候你顺便检查一下。”刘新生把一项质量检验报告送到傅铭宇桌前的时候,傅铭宇右手托着下颌静静地坐着。脸色有些不好,眼神透着一层因疲劳而生的困倦。刘新生风趣温和的对傅铭宇表达着同事般的关心。

“没事的,我的身体我知道。”傅铭宇满含深情的看了这个能干的年轻人一眼。正要说什么,电话响了起来。

“您好,我是廖兴邦。”电话那边的声音刘新生听得清清楚楚,借机悄悄回到自己的办公席。

“您好,廖医生,有什么事吗?”傅铭宇首先预感到,一定是情况有些不妙。自己从国立同仁回来没一会儿,主治医生的电话就着打了过来。差不多两个小时前,他还听廖医生面对面的讲述患者的病情。傅铭宇原本打算亲自问问患者到底哪里疼痛,谁知受伤的阿布一直沉浸在昨晚睡去的状态里。

“廖医生,患者一直不停地沉睡会不会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应该不会的,不过任何事情都保不准会跳出正常思维的范畴。”

即使十拿九稳的事情,在他们嘴里也只能得到模棱两可的回答,是这些从医者惯用的伎俩。这是最让人没办法的事,不管是谁,到了这里只有顺从,任何的抗力只能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傅经理,如果下午有时间,请您再来一趟医院,有关阿布病情我想找您汇报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