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兄弟不相认> 第五八章正史汉灵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八章正史汉灵帝(1 / 2)

 汉武帝刘宏永康元年167年,因桓帝无子,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时年仅12岁,168年189年在位。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中平六年189年卒,终年34岁。在位22年,谥号为孝灵皇帝,葬于文陵。1

刘宏本封解渎亭侯,为承袭其父刘苌的爵位。母董夫人。他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堂侄。

在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刘倏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年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因桓帝无子,是为汉灵帝。

汉灵帝即位后,东汉政治已经病入膏肓,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频繁,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势进一步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并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死正义的太学生李膺范谤等100余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多惨死于狱中,造成第二次党锢之祸。而昏庸荒淫的灵帝除了沉湎酒色以外,还一味宠幸宦官,尊张让等人为“十常侍”,并说“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宦官杖着皇帝的宠幸,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到极点。灵帝对宦官的宠信与依赖就是后来叛变的导火索。

在朝政**和天灾的双重压迫之下,叛乱有了广大的市场,张角煽动百姓,聚众造反。巨鹿今河北平乡县人张角兄弟三人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举事,史称“黄巾之乱”,这次暴乱所向披靡,给病入膏肓的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被平定,但是破坏极大。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终年34岁。

2人物经历

编辑

公元156年,刘宏出生。

公元168年,桓帝病死,刘宏被拥立为帝,是为汉灵帝。

公元168年,以外戚为首的士大夫集团在与以两节为首的宦官集团的政权斗争中失败,宦官集团掌控了朝政。

公元169年,宦官集团继续削弱士大夫集团的势力,发动了东汉历史上的第二次党锢。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随后失败。

公元189年,汉灵帝病亡。

注明:许多小说里面写汉灵帝.汉灵帝是死后的谥号.在位时不能这样称呼的。

3登上皇位

编辑

汉灵帝刘宏能登上皇帝位,是幸运的。

汉桓帝刘志虽然36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段。刘宏是汉章帝玄孙,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只有12岁。

刘宏能登上皇帝位,又是不幸的。

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刘儵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年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

这样,刘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个皇族旁支已经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摇身一变而为万乘之尊。

4在位年号

编辑

建宁5168172

熹平7172178

光和7178184

中平6184189

5徘徊于外戚与宦官之间

编辑

东汉自汉和帝刘肇登基后,迭出少年包括幼儿皇帝,他们不懂国家政务,因此造成了外戚和宦官轮番窃掌国柄的斗汉灵帝争局面。而且这种斗争有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汉灵帝时期也是如此。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便不可阻遏地爆发了。一方以窦太后窦武为首,另一方则以曹节王甫为首。

灵帝即位后,由于年小,仍由窦太后执政,论功策勋,封窦武为闻喜侯;其子窦机为渭阳侯,位拜侍中;其兄子窦绍为鄠hu侯,迁步兵校尉;窦靖为西乡侯,位拜侍中,掌管羽林左骑。窦氏一家权倾朝廷内外,十分显贵。

窦太后临朝后,复用陈蕃,大小政事,均由陈蕃参与定夺。陈蕃与窦武又起用了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受挫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使之列于朝廷,参议政事。这赢得了许多士人的心,“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灵帝即位后,宦官曹节被封为长安乡侯,暂时受到压制,但通过灵帝乳母赵娆ráo及太后的身边宫女,向太后献殷勤,取得了太后的信任。

陈蕃与窦武对此非常担忧。于是,密谋欲除去宦官,但太后一直犹豫不决,迫使陈窦二人采取武力消灭宦官集团,但密奏事先被宦官得知,激起事变。

永康元年九月初七日,宦官就发动了宫廷政变。他们把灵帝骗出来持剑开路,关闭宫门,逼迫尚书起草诏令,任命王甫为黄门令;胁迫太后,夺取了玉玺,派人去逮捕窦武等人。窦武不受诏,与侄子窦绍边战边退到军中,召集数千人镇守都亭。陈蕃听说发生变乱,率属下官员及太学生80多人,手持兵器冲入承明门,与王甫军遭遇。陈蕃被逮捕,送到北寺狱。看守的宦官连踢带踹地骂陈蕃:“该死的老鬼,看你还能不能裁减我们的编制,削减我们的薪俸了”当天便把陈蕃折磨而死。

天刚亮,王甫便带领虎贲御林军,同包围将军府的不明就里的张奂军队会合。他们假传诏令,诬窦武反叛,引诱窦军投降。窦武与窦绍势单力薄,被重重包围,最后被迫自杀。随后,窦家宗亲宾客以及姻亲,抓到的都被杀掉。又将窦太后迁入南宫,将窦武家属迁徙于日南。自公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举荐的,以及他们的门生旧属,一律免官,永不录用。

宦官集团取得了宫廷政变的胜利。之后,灵帝被迫升任曹节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升任王甫为中常侍。其他朱瑀共普张亮等6人封为列侯,11人封为关内侯。于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丧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