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弘德殿上独自面君,“剀切陈词”;第二天,徐桐就明显感觉到,小皇帝对他的态度,倏然升温,颇有一点以为“倚为肱骨”的意思了。∈↗,
用二十一世纪的话来说,就是:之前,经过徐桐的无原则吹捧,小皇帝已对他“黑转路”;大大攻讦了洋使觐见的礼仪之后,小皇帝开始对他“路转粉”了。
徐桐开始遐想:既然圣眷优渥,皇帝亲政之后,自己以帝师之尊,当然入阁拜相,辅佐圣主,剪除权臣,领袖军机,独秉国政,然后,尽复祖宗之制、圣王之道,哈哈哈哈!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自然是“不若与人”啦!“朝廷之礼,乃列祖列宗所遗之制,非皇上一人所得而私也”;这么好的消息,亦非自己“一人所得而私也”!哈哈!
于是,徐桐下了帖子,请他的“圈子”中同他走得最近的几个人过府“小酌”。
这里边儿,有一个叫刘佑安的,职务是太常寺博士,正七品。若论对洋务和轩郡王的怨念,刘佑安实不在徐桐之下。不过,原因并不一样。
徐桐是真正讨厌一切和“洋”字沾边儿的东西,亦颇有恢复“祖宗之制、圣王之道”的理想。刘佑安却是没有任何志向和抱负的一个人,如果说有,那么就是保住他这个正七品的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混一口安闲茶饭吃问题是,他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个位子。迟早不保。
这是一个闲得不能再闲的位子。闲到了真正是“吃闲饭”的程度。这种位子。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一类冷曹衙门里,一抓一大把。
刘佑安的为人,算是机敏,他发现了一个许多人都没有留意到的一个现象:近年来,这几个衙门,若有位子空出来了,朝廷十有八九不会派人补缺,几年下来。这几个衙门,人愈来愈少,到处都是“窟窿”。
可是,“窟窿”虽多,这几个衙门的日常运作,却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可见原先的冗员多到了什么程度!
偶尔忙起来,一人身兼两职就好完全照应得过来。
也曾经有人提过意见:怎么不派人补缺呢?
朝廷的回答总是:没钱。
钱去哪里了呢?
给京官“恢复原俸”了呀整整涨了一倍呢!喂,你们是不是觉得,添多几张嘴,伸多几只手。从你们在职的人的荷包里,挖多几两银子走。会比较好一些?
提意见的人只好闭嘴了。
所以嘛,咳咳,补缺这个事儿,等真不够人手用的时候再说吧。
眼见得几个冷曹衙门愈来愈是“凋零”,刘佑安产生了一个恐怖的念头:这几个衙门,会不会有朝一日,朝廷干脆一口气全都裁掉了?
如果是那样,自己还能做什么?好一点,做个西席先生;差一些,就要走上街头,替人写信写挥春了。
他奶奶的,那怎么可以?!
刘佑安并不以为,朝廷是因为“没钱”,才不派人补缺的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没钱”,也不是因为给京官“恢复原俸”。
那么,钱都去了哪里了呢?
都拿去办洋务了!
因此,刘佑安恨上了洋务,也恨上了主持洋务的人。
关卓凡是主持洋务的人;同时,刘佑安也认为,冷曹衙门“出缺不补”,都是出于关某人的主张这一点,他倒是没有冤枉关卓凡。
刘佑安顺理成章恨上了关卓凡。
他认为,只有洋务停办,关卓凡下台,他的这个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才能够安安稳稳地坐下去。
至于因为关卓凡的缘故,他们这班京官才能够“恢复原俸”,刘佑安就选择性地遗忘了。
洋务停办,关卓凡去职,这种事儿,本来是只能够出现在梦里边的。但是,眼下看去,却似乎真有了一线变成现实的希望!
这线希望,就在徐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