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回(2 / 2)

陛下仁慈,把凤武的尸体与其兄凤齐的摆在一起,待端王的判决出来了再作处理。

这是皇家的内部纷争,元昭懒得凑这份热闹。

见叛乱已经平息,另外两路诸侯虽已逃回封地,却是风声鹤唳,日日胆颤心惊以为王师将至,难成气候。

据她分析,就算那两路诸侯拼死一战,让朝中诸将应付也是绰绰有余。于是,不等丰元帝下令,她已经进宫面圣交还兵符,准备回郊外继续为父母服丧。

“朝中正值用人之际,阿昭,你除孝吧。姑父怕是好不了了,届时唯恐朝中生乱,朕欲委以重任……”丰元帝轻叹道,“国事为重,你爹娘不会怪罪的。”

“得陛下看重,臣受宠若惊,但又心生惶恐。”元昭诚惶诚恐,“此番叛乱,臣为其罪之一。倘若陛下再委以重任,引朝臣反感,臣恐怕又成了祸乱之源。

姑父,阿昭是女子,从小渴盼过安稳平静的日子。国有难,匹夫有责,臣女挺身而出无可厚非。如今叛乱已止,贼首已擒,朝中人才济济定能稳定朝局。

既无战事,您就让阿昭回去为父母继续守丧吧。”

辞恳切,伏首而拜。

看着她毕恭毕敬的姿态,丰元帝的眼底掠过一丝满意之色。

虽是将星,终为女子,让她站在朝堂之上必遭众臣抗议。委以重任仅是试探之,倘若她真的答应,接下来的口诛笔伐便只能让她与国公府自己面对了。

相反,她若选择功成身退,回父母的墓冢前守孝,就凭城南一战,世间文人对她的至忠至孝绝对是赞誉多于批判。

瞧,自端王被擒后,弹劾她的奏疏眨眼堆满他的御案。

什么城南那晚,叛军来临之际,置前来求助的百姓的性命于不顾,坚决不肯开城门。致百姓死伤无数,云城关守将薛爻以及其麾下将士也死于乱军之中。

薛爻虽然失守云城关,但罪不致死;即便要死,理应帝王下旨处置。

如今他因她的决策错误身亡,其罪一;其罪二,当时的她有足够的时间开城门让百姓进去避难。就算里边有细作,凭她之能足以应对,可她选择见死不救。

其罪三,她在战歌里竟然劝叛乱的士兵们要以父母为先,再考虑君王的利益,此乃大不敬!天下皆知,君大于父!将父置于君前,这是大逆不道!

若非她有战功在身,就凭第三条罪状足以将她处死!

接下来还有几条罪状,全是从她在军中的一一行中挑的毛病,试图夸大其词抹除她所立下的一切功绩。

他看了,哭笑不得;太子看了,差点没被气死。

话说,那些臣子论才干还是不错的,办事周全,把政务处理得妥妥帖帖。但也是真的迂腐,为了打压元昭不惜见缝插针,无所不用其极。

身为帝王,面对这种局面,稍有不慎便有错杀功臣之虞。

无可否认,那些臣子是用心良苦,真心为凤氏江山着想;他也知道阿昭能力卓绝。

两两相争,终有一方要妥协的,他很高兴她能主动退让。

哎,这孩子,不仅有武将之才,还识大体,知进退,阿彦有个好女儿啊!还有其母姜氏,敏慧端庄,淑德温良,才能教出同样聪慧的孩儿。

……那小姜氏难以望其项背,亦无此胸襟,终究令人失望了。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pppp('一帘风月挂九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