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入冬以来,天气渐冷,京城又陆陆续续地下了几场大雪。
叶琼终于在最近收到了小姑母叶禧兰的回信,信里说给叶瑶寄了一批上好的苏锦正在路上,又说小姑母要等叶瑶婚礼的前几日才能到,不过她和姑父已经派了人北上在杏花胡同附近赁了个宅院,决定今年在京城和叶家一起过年了,出了正月再走。
叶琼将信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都未见这信中有提到京城谢家只字片语。
真是奇怪,既然同在京城,出于礼节,小姑母也应该在信中问候一句才对,况且,小姑母已经算是谢家人,若要上京城,寄住在京城谢家才是最合适的,为何还要单独赁一个宅院呢?
有些事,或许要等亲自见了小姑母才知道。
叶琼索性放下了信,提笔开始画起了要送给卢少丹的衣裳的图纸。
叶瑶嫁衣的图样已经绘制完了,正交给绣娘制作着,最后再由叶瑶自己绣几针就好,叶琼也能腾出手开始给卢少丹画图样了。
答应过卢少丹的,叶琼一直记在心中。
正描完一笔,杜鹃匆匆地进了书房,将两封信放在了桌案上,说:“姑娘,叶二送来了两封信,上面这封是陆夫子收集到的朝堂上的消息,下面这封是庞玉娇送来的信。”
叶琼微微颔首,先拆了陆春望的信。
自从陆春望成为叶家的幕僚以后,叶琼就将陆春望正式引荐给了大伯父叶祝锦。对于叶琼看好的人,叶祝锦自然别无二话,陆春望也一直以随身书吏的身份,跟着叶祝锦行走户部。
信中写道:今日在户部与尊伯父行走之时,偶然听到户部侍郎与尚书说起,陛下在朝会上斥责东阁大学士谢永彦和鸿胪寺左少卿谢茂实不修私德、治家不严,并将谢永彦手上主办年终祭祀的差事,交给了礼部侍郎主管。容我私自猜测,此举应与先前京城谢家定亲宴上一事有关,京城谢家在那件事中,得罪了吏部侍郎文俊弼和内阁首辅李光霁,京城谢家才遭此斥责,叶二姑娘可就此事利用一二。
叶琼满意地放下了信纸,陆春望所猜测的,大概就是事情的真相了。
陆春望果然不错,说是偶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又怎会是偶然听到的呢?定是他事事留心、耳听八方,才得到的这些消息。
李光霁的女儿就是文俊弼的夫人,文傲梅是李光霁的亲外孙女,文傲梅受了这么大的委屈,李光霁和文俊弼,无论是出于情还是出于理,都不会轻易放过谢家的。
叶琼微微一笑,向杜鹃问道:“京城谢家的情况如何?”
杜鹃也笑了起来,说道:“正要和姑娘说呢。谢大人被戴了绿帽子,又替姻兄弟养了个傻儿的流言,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听说文家还请人写了戏本,正要砸钱把这事排成曲子搬上戏台上唱到过年呢。”
“文家倒是懂热闹的。”叶琼笑道,“谢访岚私奔的事情,京城谢府里有消息吗?”
杜鹃点点头,说:“有,而且闹得沸沸扬扬的,听说谢家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谢姑娘的头上,说是她为了私奔,才设了局污蔑她嫂嫂的清白,让那傻儿暴露在了众人面前。叶二还说,京城周边,这几日的盘查都严格了不少。谢府派出了许多人,正沿着官道四处打听着是否有人见过谢姑娘。还好谢姑娘还在田庄上,不然迟早要被追上。”
叶琼颔首,又打开了庞玉娇送来的信,眼睛一亮。
庞玉娇虽然在叶家族学上过学,但是学得并不好,但这信上的字迹神韵超逸,一看就知道不是庞玉娇写的。既然不是庞玉娇,那写信的必然是住在叶家田庄里的谢访岚了。
信中先是真挚地感谢了叶琼一番,又和叶琼细细说了那日定亲宴里谢访岚的一举一动,让叶琼看看是否有疏漏,请叶琼小心为上,她和陆绎愿意听叶琼差遣。
信的末尾,谢访岚又说了另一件事。原来,谢访岚身边原本有个侍女,名为罗襦,因长相清秀被谢茂实多看了一眼,就被本就不想和谢茂实相处的尤氏强要了过去,转头就送给了谢茂实做妾。
谢茂实对于女色之事上并不热衷,因是尤氏所赠才在罗襦这里过了几次夜,尤氏却又因此嫉妒起来,在罗襦的汤羹里下了猛药,让罗襦一生无法生育。
因为服侍过谢访岚,又得谢访岚时时接济,才勉强在谢府中立稳了脚跟,罗襦和谢访岚的关系很好,谢访岚也只将私奔一事告诉了罗襦一人。罗襦对尤氏和谢茂实恨之入骨,若叶琼此后对京城谢家仍有安排,罗襦将是很好的合作对象。
信末还写了罗襦在外有一个哥哥,又说了如何通过罗襦的哥哥联系罗襦的事情。
叶琼将信看完,深深叹息一声。
为谢访岚,为罗襦,也为前世的自己。
叶琼伸手将两封信纸投到炭盆之中,看着炭盆中的火焰将信纸吞噬殆尽。
杜鹃在叶琼的身边,看着那炭盆懊恼地说道:“传信还是太危险和不方便了。要是我也能看懂朝堂之事,还能把它背下来,以后姑娘要和陆夫子传话,只需要经过我就行了。”
叶琼笑了一声,喊着杜鹃过来,将书架上的一本书递给她,说:“我记得你是识字的,但只要书上的句子生涩一些,你就读不懂了。你若想读书,我来教你就好,这本书你先拿去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我。”
杜鹃吓了一跳。她们这样的丫鬟,能够认得几个字就已是很出挑了,更不用说读书了。
书是多珍贵的东西,外面的书斋都要卖一两银子一本的,姑娘就这样随手借给了自己,还要亲自教她,这是真的没有把自己当下人看待。
杜鹃顿时红了眼睛,想还书,却又舍不得撒手,只嗫嚅着:“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