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战争世界> 第十四章 时机成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时机成熟(1 / 2)

 花旗特使正是克雷格,他也是特鲁尼第二届任期中少数几个熟面孔之一,而且他的官方身份还是白宫幕僚长。』

其实,这已是克雷格在三个月里第二次出访白象。上一次是在华夏宣布为锡兰提供军事援助之后,克雷格在第二天就以总统特使身份出现在白象都,跟白象总理辛迪探讨了几个小时。因为局势还没恶化,加上白象国内对是否干预锡兰内政存在很大分歧,所以克雷格没有给辛迪太大的压力,只是强调了花旗跟白象的友好关系,表示在任何时候,花旗都会无条件的支持白象。

也就是在这次会晤中,克雷格第一次向辛迪提出,邀请白象加入由花旗起,已经获得十多个国家支持的“泛球经济贸易共同化组织”,也就是俗称的“达国家俱乐部”,即后来所谓的“十四国集团”。

只是,辛迪没有接受克雷格的邀请,反而以白象欠达为由,表示会在经济展起来后再做考虑。

其实,克雷格非常清楚,辛迪绝对不会贸然加入“达国家俱乐部”。

很简单,白象是欠达国家,甚至可以说是不达国家。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十年,白象也已独立了七十多年,却仍然没有能成为工业国,工业化程度极为低下,有过六成的国民还是文盲,除了极少数的社会精英,绝大部分白象人依然靠天吃饭。在人口规模已经跟华夏持平的情况下,白象的国民生产总值还不到华夏的十分之一,就连化肥这样的基础工业产品都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这样的白象,有什么资格加入“达国家俱乐部”?

别说是现在的白象,就算再过几十年,只要没有实现工业化,那么白象连成为达国家的希望都没有。以白象的现状,工业化任重道远,先得普及基础教育,让国民具备成为合格工人的基础条件。华夏在建国之后,扫盲花了四十年。以白象的情况,肯定不可能在四十年内根除文盲。如果连从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都没有,工业化从何谈起?因为教育为一个国家的根本,需要长达数十年的持续投入,绝非外来援助就能解决的问题。再说了,也没有那个国家有能力帮助有十四亿人口的白象根除文盲。就算有,也绝对不是花旗,而是在扫盲上有丰富经验的华夏。

辛迪并不笨,知道加入“达国家俱乐部”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药。克雷格的邀请,并不是说以花旗为的十多个达国家认同了白象的地位,更不是要帮助白象实现工业化,而是要让白象成为这些达国家的市场,还是独占的市场。哪怕现在的白象还很贫弱,可是从长远来看,这个拥有十四亿人口,而且在将来肯定会过二十亿的国家,显然有巨大的展潜力。如果能够控制白象的经济,那么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白象不但会成为这些达国家的商品倾销地,还将为这些达国家提供极为宝贵的劳动力,确保这些达国家在未来几十年的繁荣稳定。

那么,白象能得到什么?

用克雷格的话来说,加入“达国家俱乐部”是白象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华夏就是最好的例证。

克雷格的话没有错,不过也只说对了一半。

几十年前,华夏确实是通过改革开放,向境外资本开放本国市场,获得了迅猛展的机会,并且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工业强国。问题是,在此之前,华夏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有了一定的家底,而且华夏的开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阶段进行,很多战略产业依然掌握在国家手上。再说了,在搞改革开放之前,华夏已经基本上扫除了文盲,拥有数量众多的产业工人。华夏的对外开放,不只是开放本国市场,更是在利用境外资本获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简单说,华夏的改革开放在本质上是互惠共赢,而不是让境外资本在本国赚取额利润。

白象呢?显然是另外一种情况。

没有足够扎实的工业基础,没有数量众多的产业工人,没有力争向上的民族精神,更缺乏强有力的政府,白象走这条路就是寻死。

此外,白象一直就是市场国家,根本就不存在开放本国市场的问题,那么为何还要加入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达国家俱乐部”?事实上,白象已经在达国家的老路上走了几十年,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如果继续按照达国家指出的方向走下去,今后就能取得真正的成果吗?

其实,克雷格不是不明白这些,只是不能说。

在第一次见到辛迪的时候,他就知道,在没有任何明确的保证、以及更重要的实质好处的情况下,白象绝对不会加入“达国家俱乐部”。

当然,结果跟他预料的一样。

在回到花旗之后,克雷格就向特鲁尼提到,让特鲁尼放弃拉拢白象的念头。

特鲁尼没有放弃,只是认为时机还没成熟。对此,克雷格也没有否认,即白象所处的国际环境还没有恶劣到让其必须倒向“达国家集团”的程度。用特鲁尼的话来说,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的白象其实是一个骑墙派。在过去几十年里,白象一直奉行在大国间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冷战期间是在花旗与红色帝国之间摇摆,以此为自己牟利。现在是在花旗与华夏之间徘徊,力求利益最大化。花旗已经开出了价码,而白象没有应承,只是因为华夏还没有出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