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伦不用直接过问条约具体商谈问题,拉玛五世同样不需要关心,达成一致之后,拉玛五世的行踪就可以公开了,他要求在大明进行参观访问,在洋务司的安排下,重点参观了大明的兵工厂、造船厂,并通过铁路游览了杭州、泉州等名城,还重点在潮汕地区进行了访问,因为此地是大多数暹罗华人的故乡。
大明和暹罗的报纸也开始大肆公开报道拉玛五世的行程,大明的报道让更多百姓了解这个近在咫尺的小国,舆论普遍欢迎暹罗王的来访,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在文人层面,大家都将这种来访视作是对上国的朝贡。
拉玛五世一边游览,一边关注明暹双方外交人员的谈判,一边还关心在新加坡的和谈。
大明果然向暹罗提出了各种要求,主要集中在加强经济联系上的,比如双方海关进行合作,以期能够减少大明商品进入暹罗的程序;双方对对方国民不设商业经营上的限制,允许对方国民在本国进行广泛的商业经营和开发活动。
总体来说,大明提出的要求对暹罗伤害不大,因为华人本来就是暹罗最大的商业群体,经营的商业项目众多,历代暹罗国王并不怎么限制华人的发展。唯一让拉玛五世有些担忧的是,大明果然提出了在暹罗修建铁路的要求,以加强经济联系的理由,希望越南允许大明修建一条从大明境内通往暹罗首都曼谷的铁路。
修建铁路一直都是拉玛五世的一块心病,因为不止大明提出了要修铁路的要求,英国人之前也已经提过了。
拉玛五世对铁路本身没有恶感,但如何保证列强国不利用铁路,侵犯暹罗的权力,他却毫无办法。
英国人要修铁路的态度很急切,虽然暹罗以各种理由推脱了过去,可是一旦大明开始在暹罗修铁路,恐怕就挡不住英国人了。
自从英国修通了大不列颠之桥和大亚细亚铁路之后,英属印度殖民地跟中国联系在了一起,很多来自印度,甚至英国本土的货物,不在经过马六甲海峡,而是直接在仰光和吉大港入港,然后经铁路运往中国地区。
尤其是明法战争爆发之后,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更少了,连欧洲其他国家的货物,也大都开始走大不列颠之桥通关了,可以预计的是,即便明法战争结束,恐怕许多货船也不会在回到马六甲海峡了,因为没人愿意绕道两千多公里走马六甲海峡,对于商业而言,时间就是利润,还是昂贵的成本,英国人修建的铁路,不但是一条通往九龙和上海的捷径,而且英国实行自由贸易,铁路两头的港口都是不收取转口税的,大明加强了跟英国的合作,在通关上采取统一的标准,通关速度极快。
这造成了途径新加坡的商船数量锐减,给这里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于是管理新加坡的海峡殖民地出于为殖民地未来考虑,提出了必须修建一条新加坡通往中国的铁路,以此挽回一些客流。
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东亚进行贸易的,虽然说并不都是去中国地区的,可九成都是以中国为目的的,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在中国旁边,实在引不起西方国家的兴趣,即便是与这两国之间的贸易,西方商人也懒得自己去开拓,而是直接在上海进行转口,而上海通过大亚细亚铁路,已经跟印度连成了一体,从加尔各答和达卡径直往西,经过缅甸的因帕尔和密支那后进入云南,途径云南、贵阳、长沙、南昌之后跟杭州和上海相连。
既然直接能动印度洋便捷的抵达上海,欧洲货船有什么理由要绕道呢。
从新加坡修建到中国的铁路,对英国人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只需要沿着马来半岛北上,将铁路修到缅甸就可以了。
可问题是马来半岛中部地区,都是暹罗的国土,从暹罗湾到安达曼海暹罗国土梗阻了英属马来亚跟暹罗的陆路联系,一旦让英国人通过铁路将两块殖民地联系起来,谁能保证这些暹罗的国土不会随着一同失去呢?
所以在来大明之前,这条铁路就已经是拉玛五世心头的一块心病了,不是他懦弱,不是他多虑,而是他切实的看到,暹罗已经成了英国两块殖民地联系的障碍,现在这两块殖民地有强烈的联系在一起的需要,这种障碍就立刻突显出来,如果有任何可能的话,拉玛五世是绝对不想成为英国前进道路上的阻碍的,因为英国人会搬开甚至砸碎一切阻挡他们的障碍,暹罗不想直面英国的冲刺。
但如果拒绝大明修铁路,凭什么让大明保护暹罗十年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求的英国的保护,暹罗将国内的矿藏几乎都交给了英国人开发,却想让大明白白保护自己,即便大明答应了,可这种“保护”暹罗能放心吗。
所以这条铁路拉玛五世知道阻挡不了,可又不能让英国找到在暹罗扩大利益的借口,左思右想,绞尽脑汁后,他叮嘱暹罗外交人员,看能不能跟大明达成协议,既然是为了加强经济联系,是否由暹罗来修建暹罗境内的铁路更为合适,跟大明铁路网相连,同样能达到加强联系的目的。为了方便的跟大明铁路网对接,暹罗愿意聘用大明技术顾问,并将铁路运营委托给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