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大国崛起1857> 第七百九十九节 新都城和新国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九十九节 新都城和新国名(2 / 2)

这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让这种预测深得人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欧洲列强都开始渴望有人能给大英帝国添点堵了。

西方列强扩张殖民地和海外利益的行为,互相之间摩擦不断,英国的“2c计划”,法国的“2s计划”,德国的“条顿非洲计划”,都希望能将自己的殖民地连为一体,修建贯穿非洲大陆的铁路,但是互相之间的地盘错综复杂,越是扩大领土,冲突就越大。

德国用德属东非的利益跟英国做了让步之后,并没有改善两国关系,其实只要德国向外扩张,就一定会迎面装上一堵“大英帝国牌”的墙壁,只是他们自己一直看不清楚。

法国在1896年,派上尉马尔尚率8名军官和120名非洲士兵到达苏丹南部尼罗河上游的法绍达村,在那里升起法国国旗,表示“有效占领”。英国基切纳将军率军侵入恩图曼――喀土穆地区。他得知法军占领法绍达后便挥军南下,强令法军撤走。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

葡萄牙想将自己在东南非洲和西南非洲的殖民地连为一体,建立一个“粉红地图计划”,结果英国向葡萄牙发了一个通牒,葡萄牙人立刻取消了计划。

俄国依然是英国封锁的对象,在各条扩张方向上都能看到英国的影子,现在主要在亚洲地区博弈,俄国占领了新疆之后,英国侵入了西藏,目前都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

所有列强向外扩张的时候,都发现了英国人给他们砌筑的高墙,因此渐渐都开始对英国不满,英国人自称的光荣孤立,在这几年慢慢开始变得被大陆国家有意孤立了。

此时大明迁都长江流域,尽管明明德国人也进入了这里,但大家都认为大明会跟英国发生冲突,其实也未必是基于逻辑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欧洲人已经厌倦了这个不断在欧洲挑事的搅屎棍子,希望有人能够制衡一下这个国家。这种情绪反应到了布尔战争时期,机会没有人支持英国在南非的战争,导致战后英国开始放弃孤立政策,选择了日本这个国家做为盟友。

外界的解读大明暂时没有放在心上,大明短期内的目标是尽快完成国家的整合,迁都也是为这种整合服务的,至于将英国驱逐出长江流域,目前还没有时间表,即便要驱逐,战争也是最后的选择。

迁都的同时,大明宣布更改国名,反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大明向外国宣布,今后中外公函往来中,大明官方名字为“中华明帝国”,给大明之前冠上了中华二字,进一步凝聚人心,英文标准翻译为“the,ng,eire,of,china”,简称使用“中国”二字,英文“china”,国内公文中,全称同样为中华明帝国,简称为中国,非正式公文中允许使用大明,大明国等词汇。

国外没人做过多的解读,但大明政府,现中国政府则非常认真,认为自己在用这种方式向世界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区名词,在经历了太平天国、明清割据之后,再次统一为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至于使用帝国词汇,并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只是在阐述一个状况。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帝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