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风万里> 第112章 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怒(2 / 2)

“荒谬,”朱由校用力的一拍桌子,“他们把我大明的工部衙门当成什么了?把朕的旨意当成什么了?”抬头看到王佐正在呆,朱由校便大雷霆道:“王佐,朕告诉你,这修河方案怎么对大局有利,怎么省钱省工,那就怎么修。朕要的是一个百年大计,而不是一个豆腐渣。”

“如果是因为工部擅改方案,造成河工无效、国帑虚耗,朕就把你工部上下集体撤职查办……”朱由校狠狠地威胁道。

“是,是,臣遵旨。”王佐脸色一阵通红,忙迭声应允下来。

“告诉那些不知好歹的东西,”朱由校余怒未消,“这海河,要么不修,要么就按照原计划修。该毁地毁地,该征役征役,谁也不能说个不字。”

“臣遵旨,臣一定照办。”王佐连忙抱头鼠窜……

王佐早已走了多时,朱由校却还是余怒未消。

自金元以来,北地原有的水利设施便被破坏殆尽,农业生产技术也严重后退,致使北方农业再次回到靠天吃饭的地步。有明一朝,南北经济、文化差异极大。就连京师用粮,也完全靠南方供给。千里漕运,便成了大明的生命线。

作为一个外来者,朱由校明白其中的危险所在。如不乘着国库有钱,先把北方的水利修缮一下,那漫长的小冰河期便是大明的噩梦。便是圣贤再世,也难以挽救大明灭亡的命运。

至于海河,原名直沽河。它和滦河合称海河水系,亦称海滦河水系,是中国华北地区流入渤海诸河的总称。海河和其上游的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河流及3oo多条支流组成海河水系,以卫河为源,全长1o9o公里。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蒙古高原,地跨后世的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区,所涉及的区域均为大明腹心之地。

因海河上游支流繁多分散,而下游集中,河道容泄能力上大下小,尾闾不畅。每到夏季雨期,海河便会形成洪峰,或造成决口,或倒灌运河,严重威胁到京畿安危。可以说,海河的修缮,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

而按照工部提出的计划,海河治理要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方针,根治海河,杜绝海河“洪、涝、旱、碱”四大顽症。因工程规模巨大,故分两步完成。

先,是在上游地带借着山谷地势,修建大的蓄水库,以便在丰水期存水,而在中游河道,则要截弯取直,避免水流不畅,产生洪涝;至于下游沿海地带,则要开挖七条河道泄洪。同时,还要整修河堤。据户部和工部预计,在这一时期,需要动用民工劳役达百万之众,耗费白银二百万两以上,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

其次,才是各府各县根据自身需要,在沿途开挖渠沟,引水灌溉。

投资虽然巨大,可朱由校却一点都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在海河修缮完工之后,不但能使大运河北段畅通无阻,还能在北直隶杜绝大规模的旱涝灾害,使原有的旱地变为水浇地,新增良田达百万亩。使京师对南方粮食的需求,也将大大减少。

可是,这一美好愿望,却被那些勋贵大臣们来了当头一击。

朱由校的好心情全被毁了,对于那些贪得无厌、鼠目寸光的狗东西,朱由校感到阵阵无能为力。毕竟,那些勋贵也好,士绅也好,都是大明赖以立国的根本。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内臣,朱由校也只能对其中的个体进行处罚,而不能将他们集体逼得无路可退。

更何况,这修缮海河,原本就是为了拉拢、扶持这些北方佬,以便和江南的那些大地主、大商人进行抗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