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延平三年。
辽东局势已成定局。
接下来五小只要做的,便只有一边收编,一边跟大唐置换人口。
目前辽东在籍百姓只有八千两百户。
这远远不够。
再怎么样,最少也要到十万户。
这才说不定能在辽东彻底地立足。
然而这缺了的九万一千八百户,那就得看大唐的了。
其实最近这两年,大唐过得也不怎么好。
由于近两年出现冬天无雪,所以有十余州又发生了蝗旱。河北道更是多州发大水。延平元年的时候,晋州还发生了地震,影响波及八千余户。
之所以大唐现在还没有炸锅,那是因为他们之前的义仓制度发挥了作用。不过,即便是如此,一些人户的家中,此时也是早已粮食紧巴。
古代一个国家百姓过得好不好,其实唯一的标准就是家中还有没有余粮。
就算是最差的人家,也应该要做到三年就能储备出一年的粮食。
低于这个标准的,那几乎只能是一天天地走下坡路,不知道什么时候,估计便又要卖儿卖女了。
因此……
今年,劝徙使再次出发。
要五万人,也就是差不多相当于一万户。
此时迁徙之后的好处,也可以直接说出来了。
迁徙到了辽东,二十年不收取任何赋税。
一年只需二十天徭役。
超过的部分官府用钱补。
同时……
招募有志之士,共同治理辽东。
百姓、世家子弟看着这些张贴到各大州县的榜文,议论声不绝。
江都县。
江都县县尉娄师德一眼就看到了这告示。
江都就在扬州。
而扬州近些年来,一直跟辽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娄师德一看,这辽国都这么下血本了吗?
二十年不收税,那他们吃什么?
「有志之士。」娄师德昂首挺胸,左手搭着自己身后的配刀。
他倒是属于这种人,问题是……
他如今好歹也算是江都县尉,从八品下的官,而且还是在扬州这样的繁华地界,就觉得,有没有这样的必要。
况且……
这辽东乃苦寒之地,这可谓是众所周知,这日子肯定是比不上在扬州的。
汴州。
还有一位年轻人也注意到了这个「有志之士」。
只可惜,他如今已经是汴州判左,从八品下的官。
此时,看到这告示也就图一乐。
不过……
可以看的出来,大唐对于发展辽东,有些不惜一切代价。
「二十年不收税,这也太有魄力了。」
当然!
底层的人一般全靠猜。
上层的人,他们都是直接问陛下还有李重的。
然后……
经过半年时间的报名,这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一万户。
李重只能是表示,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在大唐过得不如意的,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这清溪县,一个县就有两千户说要去辽东,你觉得这正常?
反正……
李重觉得这地方肯定不正常,这个地方的官员,是该好好地查查了。
结果一查就真的查出来了问题。
贞观初,有一年,清溪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朝廷不但不开仓赈粮,还照样征收各种赋税。便
导致了民不聊生,卖儿鬻女,流离失舍,饿殍载道。
而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如今,都不见好转。
这些其实都是当地的官吏贪求以及豪强逼掠的原因。
百姓但凡有口饭吃,也不至于要抢着去辽东。
一般大唐一个上县才多少户,才五千户。
那等于说是半个县的人,都差不多对官府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