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龙凤团> 第十三章 入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入城(2 / 2)

张老爷也回头一看,顿足想了想,随即呼唤道:

“阿霞,你过来!到了城里,帮我好好看紧公子!”

“什么?老爷的意思是说,我也可以去城里?”阿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张晖听了,嘲笑道:“你是我的跟屁虫,我去哪儿,你当然得跟着啦!”

阿霞心里开心,懒得跟张晖斗嘴了。虽然老爷说是让她跟着去看紧公子,但是她心里像明镜一样,老爷其实是想带她去一趟建州城,也见一见世面。

福建之名的由来与建州息息相关,分别取自福州和建州的首字。

唐开元年间,朝廷在闽地设福建道,辖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州。福建观察使统领福建道军政、民政、财政、司法等大权,成为闽地最高行政长官。

建州城的山川地貌和城池建设可以用三山、六水、七座桥来概括。三山指的是芝山、旗山和符山,六水是指六条主要的城内河濠。

七座桥分别跨架在城内河之上,并且都是呈十字形,分别称为泳泽桥、平政桥、镇安桥、垒华桥、恩波桥、顺母桥、德胜桥。

东溪沿岸下驶的民用船只都在骖鸾渡口停泊,然后登岸入城。

从水路抵达骖鸾渡口后,张老爷便带着张晖和阿霞下了渡船,之后改陆路,渡口处是建州城外的附郭,有着大量等待接客的马车。他们搭上一驾马车,一路沿着附郭的光禄坊,驶向了建州城的通安门。

光禄坊在通安门外,出城便是街道,一直向北伸展至白云寺前为止,长约三华里。此地半为商店,也是建州城最大的闹市之一。

因位于水陆要冲,扼三县百乡商旅的孔道,东门附郭的光禄坊,水陆荟萃,商旅云集,市景繁荣,百业兴盛。光禄坊上方有三条巷子,叫做城门边巷、二圣巷和三圣巷。

经过了光禄坊,张晖远远地看见通安门屹立于前方,终于,他们来到了建州城的城墙之下,阿霞终于见到了日夜期盼着的城墙。张晖原本以为自己对城墙并没有什么兴趣,然而当自己亲眼目睹了被时光冲刷几百年的城墙时,心里还是难免一震。

建州城最开始建城的时候,是在三国时期,由首任郡守筑城于溪南覆船山下,是为建安郡城。几百年来,经过多次反复的移城之后,直到唐建中元年,当时的建州刺史又移城于黄华山麓。

三国时期的首任建安郡守,在城池的四面修筑了八座城门:

东面在屏山书院之东筑东平门和东安门;南面在福船山和梅仙山之间筑通海门,在福船山和云际山间筑镇南门;西面在东吴名将吕蒙故宅之西筑建宁门,在原闽越王无诸行祠之西筑建德门;北面在今中水南故郡治遗址之北筑兴吴门,在光孝寺之北筑朝江门。

唐建中元年由建州刺史修筑的建州城,城墙周长九里三百四十三步,高二丈,广二丈一尺,共有九座城门:

南边是建溪门,东南边是通仙门,西南边是建安门,东边是宁远门、通安门,西边是水西门,水西门的西北方有西津门,西津门的南边有临江门,北边有朝天门。

他们从通安门进入建州城内,张晖顿时感到,热闹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见张晖和阿霞东张西望,稀奇得很,张老爷微微一笑,看了看天上的日头,说道:

“我和商铺的李掌柜约的是午后的未时,时间还早,我就带你们去转转吧!今天一次性瞧个够,以后可就别再嚷嚷着要出来看一看,多看几眼你们也会看厌的。”

于是,张晖和阿霞就像从笼子里放出来的鸟儿似的,开始穿梭在城里的大街小巷。++本站重要通知:你还在用网页版追小说吗?还在因为广告问题而烦恼吗?OUT了你,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文字大小调节、阅读亮度调整、更好的阅读体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