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龙凤团> 第一百四十七章 建州北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七章 建州北苑(2 / 2)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朝廷派重臣督造北苑御茶,为了“以别庶饮”,铸了龙凤圈模,将研膏茶用圈模压成饼状,因茶饼上印有龙腾凤翔的纹饰,所以也叫“龙团凤饼”。

北宋咸平初年,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开始研制大龙凤团茶,每八饼生一斤,上贡不过四十饼,专供皇家饮用,虽然近臣之家,也只是听说而已,根本无缘品上一口。丁谓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工艺,系统地总结了团饼茶的生产经验,写出了对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的茶学专著《建安茶录》,亦名《北苑茶录》或《茶图》。

北苑“龙凤团茶”的创始人是丁谓。丁谓是北宋名人,字谓之,苏州长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丁谓聪明过人,西昆体诗人,诗、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宋至道中,丁谓任福建路转运使,到建安县督造北苑御茶时创制了大龙凤团茶,成为天下之最。当时丁谓精工制作了四十饼大龙凤团进献给皇帝,宋太宗龙颜大悦。此后,建州每年上贡御品龙凤团茶。

丁谓为“大龙凤团”茶做了三大贡献。一是首创之功:丁谓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工艺,首创了“大龙凤团”茶,并使北苑龙凤团茶在北宋名倾天下。

二是著书立说:丁谓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和孙何并称“孙丁”,当时文坛有不少推崇者,着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等。更为难得的是他在制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团饼茶的生产经验,写出了对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的茶学专著《北苑茶录》,也叫《建安茶录》或《茶图》。

《北苑茶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郡斋读书志》第十二卷中说丁谓:“监督州吏,创造规模,精致严谨。录其园焙之数,图绘器具,及叙采制入项法式”。可见,《北苑茶录》不仅记叙了茶焙的数目、所在地,以及采摘、焙制、上贡的经过等,还绘制了制茶的器具图。正因为丁谓的《北苑茶录》,北苑御茶很快就闻名遐迩。

三是作诗题序:除了著书,丁谓还创作了许多赞颂北苑御茶的诗,其中《北苑焙新茶》是最出色的:“北苑龙茶着,甘鲜的是珍。四方惟数此,万物更无新。才吐微茫绿,初沾少许春。散寻萦树遍,急采上山频。宿叶寒犹在,芳芽冷未伸。茅茨溪口焙,篮笼雨中民。长疾勾萌并,开齐分两均。带烟蒸雀舌,和露叠龙鳞。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缄封瞻阙下,邮传渡江滨。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啜为灵药助,用与上樽亲。头进英华尽,初烹气味醇。细香胜却麝,浅色过于筠。顾渚惭投木,宜都愧积薪。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

这首诗是一个绝好的广告,诗中描写了北苑茶采摘、焙制、包装、运输、上贡、品尝的情景,既突出地区优势,又突出产品质量,赞美它是最佳的贡御之茶,是为福建增添光彩的“天产”。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评价说:“此诗叙贡茶颇为详尽,亦可见当时之事也。”

更有价值的是诗前的序,为北苑茶事的辉煌历史作了铁证。序的全文如下:“天下产茶者七十郡半,每岁入贡,皆以社前、火前为名,悉无其实。惟建州出茶有焙,焙有三十六,三十六中惟北苑发早而味尤佳。社前十五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入贡。工甚大,造甚精,皆载于所撰《建安茶录》,仍作诗以大其事。”

这段话指出,建州有36个官焙,其中北苑龙焙生产的茶又早又好。春社(宋代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这一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前15天,每天上千人采茶,花工大,制作精,而且在春社前用快马加急送到三千五百里外的京城开封。从采摘到制作,从建安到开封,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却是事实!正因为能够如此,虽然建安比顾渚离开封更远,宋朝还是把修贡中心移到建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