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龙凤团> 第一百五十二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二章(2 / 2)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作响答。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和尚分茶的过程。和尚把极细的茶粉放入福建特产的兔毫盏(兔瓯),用银瓶煮水,煮沸以后浇进茶盏,一边浇水,一边用宋孝宗隆兴元年刚刚出厂的茶筅(隆兴元春新玉爪)快速搅动,把茶粉搅成浓浓的茶汤。然后他开始分茶了,只见他一手提着银瓶,一手端着茶盏,银瓶的瓶口向下倾,银瓶的屁股向上翘(银瓶首下仍尻高),银瓶里的开水像细线一样注入茶汤。他一边注水,一边很有技巧地变换着注水的力度和茶盏的倾斜度,使茶汤表面迅速形成千奇百怪的画面,有时像日月经天,有时像寒江倒影,有时则是一组很有气势的文字,那些文字剑拔弩张,就像当年嫖姚将军霍去病冲锋陷阵一样……

宋朝的成品茶跟现在的茶粉不一样,当时成品茶多半是压制成型的小茶砖,而为了将茶叶压成茶砖,他们先将茶叶蒸熟,压去苦汁,碾去纤维,再掺入茶膏、甘草膏、麝香膏之类的粘合剂。换句话说,宋朝的茶粉并不纯净,它含有油膏,调出的茶汤会分层:表层是雪花一般的茶沫,底下是青黑色的油脂,茶沫和油脂密度不同,颜色各异,在巧妙的水力冲击下,茶泡会有规则地分开,而油脂则丝丝缕缕地浮出水面,自然就形成黑白分明的美妙图案了。

苏轼名篇《叶嘉传》,塑造了一个胸怀大志,威武不屈,敢于直谏,忠心报国的叶嘉形象。叶嘉,“少植节操”,“容貌如铁,资质刚劲”,“研味经史,志图挺立”,“风味恬淡,清白可爱”,“有济世之才”,“竭力许国,不为身计”,可谓德才兼备。

《叶嘉传》通篇没有一个“茶”字,但细读之下,茶却又无处不在,其中的茶文化内涵丰厚。苏轼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虚实结合等写作技巧,对茶的历史演变、茶的采择制造、茶的品饮艺术、茶的品质功用、茶的经营贸易,特别是对宋代福建建安北苑龙团凤饼茶的历史、采制,以及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饮茶法——点茶法,有着十分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可以说,《叶嘉传》其实就是《建茶传》、《北苑御焙传》,或《壑源叶家茶传》!

叶嘉,闽人也。叶嘉,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叶嘉即嘉叶。陆羽《茶经》开篇便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木生嘉叶,故叶嘉即嘉叶即茶叶;另一方面以叶嘉谐叶家,宋代建安确有不少以茶为业的叶姓之家,叶家茶闻名于宋代。

苏轼生活的北宋时代,建安北苑龙凤团茶如日中天,北苑附近的壑源诸家叶姓茶园尤其著名。苏轼《寄周安孺茶》诗有“闽俗竟传夸,丰腴面如粥。自云叶家白,颇胜山中醁”。梅尧臣《王仲仪寄斗茶》诗有“白乳叶家春,铢两直钱万”。曾巩《方推官寄新茶》诗有“壑源诸叶品尤新”。刘异《北苑拾遗》记:“北苑之地,以溪东叶布为首,叶应言次之,叶国又次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称:“好者亦取壑源口南诸叶,皆云弥珍绝”,诸叶指诸家叶姓茶园。其“茶名”章又记:“今出壑源之大窠者六(叶仲元、叶世万、叶世荣、叶勇、叶世积、叶相),壑源岩下一(叶务滋),源头二(叶团、叶肱),壑源后坑一(叶久),壑源岭根三(叶公、叶品、叶居)”。壑源叶姓茶园的白茶在宋代殊为有名。《大观茶论》“名茶”记:“名茶各以所产之地,如叶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岚,叶屿之眉山,叶五崇林之罗汉上水叶芽,叶坚之碎石窠、石臼窠(以作穴窠),叶琼、叶辉之秀皮林,叶师复、师贻之虎岩,叶椿之无双岩芽,叶懋之老窠园,名擅其门……”叶家茶乃当时名品,故而取姓为叶,取名为嘉,嘉与佳同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