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泰和黄子澄也很忙,没法一直辅导她。但他们眼界又很高,寻常先生还看不上,一时陷入困境。
之前,小让娜和其他几个小姑娘一起,跟着义母黄夫人接受启蒙教育。但黄夫人坚持说,更高深的内容自己也教不来,想学好,就得去学堂认真读书。只是大家对此颇有疑虑,齐泰和马王妃没法做决定,就去问朱允炆。
朱允炆这会儿遭遇了一系列挫折,也看得开了。他回复说,现在身处异域,事急从权,不用讲究这么多了。
这里没有讲究的条件,当地贵族也不值得信赖,所以他自己现在都只能放下身段,从争取各种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的支持做起,试图兴复大业。这种条件下,又怎么能强求儿女呢?
朱允炆感慨说,游历了这些年,才知道很多东西和自己之前想的都不同,得从头学习。《论语》里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可见孔子贫贱时,也学了不少乱七八糟的技能,但这不妨碍他的伟大。相反,这些技能,君子学起来也不嫌多,总会是有好处的。
所以,他要求朱让娜也去上学,而且不止学经,有点用的最好都学上,省得和他现在一样,到了要用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能力不足,只能干着急。
齐泰等人收到这封信,看的头都大了。
朱允炆把这句话的意思,完全说反了。按朱子的解说,这一句的意思是,孔子擅长的技能多,不是因为他是圣人,而是因为小时候贫穷,情形所迫。这些乱七八糟的技能并不是用来领导人的,君子也没必要去追求多能。这和他说的要去多学,是反过来的。
当然,朱允炆日常引喻失义,大家都已经麻木了。而且,这话也不是没道理。从整体看,现在这个环境,确实不得不多学点乱七八糟的知识。
留在大都的众人,就按照吩咐,把朱让娜送进学堂,让她和一个男学生一样,穿着长袍和裤子,一起去黄家的学堂上学。
朱允炆团队里没有武将,但武学和兵法也不能落下。朱允炆特别嘱咐过,一对儿女都得学武。别的不说,将来一定要能打过李景隆,给老爹出气。
因此,众人又邀请了李玄英的老爹李化文,教她马下用刀,马上使槊。小让娜在这方面的天赋,居然出奇的好,和一众师兄弟比,都颇为出色。李化文对此啧啧称奇,开始重点培养她。当然,对李玄英来说,又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目前的压力更大了。
朱允炆还认为,生活在欧洲,其他一些能力也是不可少的。比如他观察到,教会在这里的存在感相当强。据说,罗马教廷的经学水平,是西部世界里最高的,但东方的君士坦丁堡,比罗马只高不低。这东西是欧洲的四书五经,不学不行。既然身处君堡,正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找那里的大主教,好好跟人家学习。
恰好,君堡教会的大牧首王大喇嘛,跟他们也很熟。虽然对此持保留态度,但大家还是遵照朱允炆的吩咐,让小让娜跟王大喇嘛学习神学。
王大喇嘛也很快认同小让娜的天赋,说这姑娘学什么都很快,没用多久,就从他这儿学会了凌空飞符、白手生烟之类的神学技能。如果不是个郡主,都想多培养下她,今后破例让她担任神职,去当教会有史以来第一任女牧首了。
郭康也和小让娜多有往来,就他所知,这些话恐怕不是客套和奉承。在这些方面,小让娜比她哥哥,还更加显眼。<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