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第三章:安娜来了
还差一千元。还差一千元。
李春默念着这个数字,近乎没有知觉地就回到了他的住处。
李春几乎是下意识地来到围屋的顶上。这里是一片碧绿的芳草地,盛开着繁盛的花朵。李春来到位于屋顶边缘的凉亭里坐下,放眼望去。但见一片绿色的世界,似潮水涌入眼底。这个世界太美好了。每当李春遇到可以称为难题的事,或有了什么值得思考,值得高兴,值得庆贺的事,他都习惯性地来这里坐一坐,想一想。在李春的意识里,只有在这里凝神思考之时,他才是真的,此外,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无论别人夸奖他还是贬损他,都是假的,或至多当个参考。这里是李春心灵的一方净土,每当他站在围屋顶上,放眼远望,看到这座富于生机的城市,看到人类劳动的成果达到了如今的高级程度,就能从生活中汲取动力,获得心灵上的救赎,从开阔的自然景观中得到能量和宽慰。
这里就是李春居住的地方,是一种叫做围屋的建筑。围屋是华夏分区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建筑格式,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圆圈形的巨大建筑,里面包含了能居住一个村庄的房屋。在古代人们建筑这样的房屋有防备土匪和地震的设想,到了李春生活的时代,则纯粹为了增加人气,一改古代初始楼房那种人与人相互隔绝,老死不相往来的不人性格局。李春居住的围屋有五十多层,每层有五十多户居民。每层居民都围成一个大圆圈,门对门户对户地住着,很有些古代华夏之都的老式四合院的风味。一个圆圈的中间的场地,就是本层居民活动的场所。由于采用了阳光折射元件,每家每户以及这片活动中心,都能依据太阳自然的起落,接受充足的阳光,并没有丝毫的闭锁和压抑之感,可以种植各种植物,呈现一派自然风光。层与层之间是相通的,可以自由来往。这种围屋体现了人类进化到这个阶段的基本情状:人们已经对文明和科技研发初期的许多观念和做法给予了否定,更多地采用了人类幼年时代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格式。人嘛,说到底是个群居动物,曾一度在人类居住形式上占统治地位的楼房,不仅从外表上看着形单影只,不具备抵抗地震和其他灾害的坚固,在日常的居住生活中,更是不可忍耐是把人们事实上实行了隔离,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两户人家对门住了几十年,竟然没有到对方家去过一次,也不知道与自己近在咫尺的这家人姓什么叫什么,更谈不上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这在相当大的程度加速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就是加重了各自的心理负担。
李春居住的围屋,属于中低收入家庭聚居之所。李春十八岁从能力认知与转化所结业之后,一直没有一份在人们眼里称得起体面的工作。十八岁的他在结业前接受了成人典礼。典礼之后,他的左臂内就被植入了芯片,这是每个成年人必须的程序,这就意味着,他将像一个成年的正常人那样,在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这个一席之地包括,他将无偿地接受社会提供的一切生活必需品,他的一切行为也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管。作为生活必需的钱,也以电波方式输入芯片,而不是像古代那样,把一叠票子发到手里。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必需品领取者,他能够按时领到的钱是很有限的,是生存保障型,而不是消费型,更不是奢侈型。他目前居住的这所围屋,就是安置他或与他地位接近的生活必需品领取者。这就是人们通常遇到的挑战了,让你生存,但要想活得有尊严有质量,还必须奋斗。
生活必需品领取者是一个人数颇为不少的群体。社会进步到当今的程度,已不再需要人人都用自己的体力去创造生活必需品了,能够加入到创造者的行列,成为一种资格和荣耀。古代人视为最苦或最傻的农民,现今已跃升为第一等的好职业,其次是产业工人和知转所里的授子。能够享受到免费衣食住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相当安逸,也能够依据自己的设想来规划设计自己的人生。没有哪个人甘心于永远地吃白饭,因为白饭并不好吃。成为一个生活必需品领取者,便失去了参与诸多社会事务的资格,被无情地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在很多场合只配当一个旁观者。这对于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件相当难受的事情。这种不甘情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活着好象就应该干点什么才对,吃了饭不干活,人就会难受。
于是李春就很具象征性地向片区申请了一份工作,在围屋环境卫生处打了一份工。这座居住着两千五百多户人家的建筑里,卫生、供应都是相当具有规模的。负担供应的超级货栈技术含量较高,需要专业人员管理,李春在知转所里没有专门的学习,不具备资格。环卫就相对简单些,人类的所有废弃物都有了专门的消化转移渠道,环卫人要做的仅仅是必要的关照及设备维护。拿李春的工作来说,他所负责的是人类排泄物处理与转换,说白了就是管厕所的。如今人类的排泄物,在每个家庭里就已经实现了分离与转换。如厕之后,随着那一声传统的冲水声,水在把排泄物带走的同时就经由离心过滤器,干净利落地分离为纯净水和排泄浓缩颗粒,纯净水被象征性地回流到水处理中心走了一个过场,就重新注入供水系统,聪明的人类甚至没有放过人类排泄物中的有益成分,它们被刻意地从离心过滤器的强力筛选过滤中疏漏掉,得以再次进入人体循环。排泄浓缩颗粒在被离心分离出来时就已实现了无水化,成了干燥的具有漂亮几何形状的颗粒,经专用通道集中起来,被输送到相应的农田用作肥料,取代了古代曾盛行一时的人造化学肥料。李春的工作就是对此颗粒的集中和转送。他的工作地点在围屋附近一所翠竹环抱的幽静的院子里,每周两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四小时,每小时报酬一千元。
这应该是份相当不错的职业,到现在为止,李春也没有目睹过他每天收集和转送的那些人类排泄物是个什么样子,更没闻到过它的原始气味,他只在显示屏上处理过和它们相关的一些数字,他将这些数字摆列平衡,并且了解设备运行情况。也许是这份工作过于轻松了,李春就时常无端地陷入纠结。人啊,什么时候也没有满足的。
李春的纠结,在于他的一种特异功能,他对人体内所具有的一种被他称为“生波”的东西着了迷。他确信这是个真实的存在,他的依据是,他能够从人体内散射出来的生波里破解人的想法,人的思维趋势和属性。他不需要生活阅历也无需察言观色就能听出人们的话中之话,完全凭感觉就能准确判断人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是想干好事还是坏事。李春认为自己的这种功能肯定是一笔财富,对个人对他人,都是有用处的。
更令李春不能释怀的,是两年前,也就是他从知转所结业不久,他更加惊异地发现,自己对地球的“生波”也有了强烈的感知。首先,他准确地预测了几次地震和火山喷发,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因为对于地震之类的灾害,人们已经有了相对完备的预报预防本领,此时李春能准确预报地震,就象古代一个善于通过天象判断天气变化的老农,看到一片乌云后说:快回家吧,要下雨了。稀松带平常,没啥子了不起。李春对地震的预报既没避免损害,也没有导致恐慌,只是围屋邻居的安东尼奥老头侧目对他多看了两眼,说,小子,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