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范仲淹有些惆怅!
去岁此时,从西北回到东京,意气风发,满怀信心。
励志鼎故革新,为国除弊,富国强兵。
难得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计并肩作战,更为难得,身后有官家的坚定支持。
感动之余,他们全力以赴,设想着如同商鞅强秦,报答秦孝公知遇之恩那般,成就又一段革新佳话。
可结果似乎不大理想,成为参知政事已经十个月,新政措施逐步推行也有半年之久,但收效甚微。
改革并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大宋积弊甚为严重,当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范仲淹省得这个道理,所以并不着急,他相信一切按部就班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会产生效果。
可是,他们运气不好。
不等结果出现,反弹便开始了,而且是借天灾而行“人祸”。
对于这等不及时救灾,反而利用灾荒大做文章,攻讦弹劾的卑劣手段,范仲淹等人颇为不齿,却不得不承认,这是绝好的机会和方式。
革新岂能没有反对?意料之中的事情。
天变,无稽之谈。
却成为守旧势力的绝妙借口,以此迫使自己辞官或是罢相,荒谬之言,岂能屈服?
天变,却也至高无上。
以天子自居的皇帝都不能等闲视之,很容易被迫动摇。
一众革新大臣最担心的便是此事,失去皇帝的支持,再多抱负都无从谈起。
连续两日,朝会上官家都一言不发,这让他们很担心。
毕竟,沉默可以解读为犹豫。
而犹豫,意味着动摇。
就在他们忧心如焚之时,圣旨传出:六月十二,玉津园观稻,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伴驾。
这是?
灾荒之年,观稻亲农,鼓励耕种自救,倒也合乎情理。
可是,有必要让百官随行吗?
在如此紧张的时刻,官家如此举动,意欲何为呢?
不只是范仲淹,满朝文武都在嘀咕,揣测官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
六月十二,多云,微风。
官家赵祯祭祀武成王庙后,驾临玉津园观稻,百官随行。
安静许久的皇家行宫顿时热闹起来,人数太多,玉津园的殿堂难以容纳,百官在阅兵用的大校场上集合。
所幸天空云朵遮住了太阳,又有阵阵微风吹过,才让大汗淋淋的士大夫们好受一点。
观稻!
当真这么简单吗?一会该不会动手干农活吧?
这天气,可真是要了亲命了。
虽说读书人讲究耕读传家,很多官员本就是农家子弟出身,但久居庙堂,习惯富贵,谁还愿意,还吃得了天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呢?
还好,官家是仁慈的。
在内侍的引导下,百官来到了湖畔的农田边,官家赵祯已然站立许久。
待百官匆匆见礼之后,赵祯笑道:“玉津园里庄稼涨势不错,请诸卿随朕来一起瞧瞧。”
众臣目光落在附近的稻田里,但见绿油油一片,涨势喜人。
可是,能说明什么呢?
皇家御园就种了这么一丁点,有专人悉心照料,不缺肥料,不会缺水受旱,更不会闹蝗灾。
百姓农田哪能有这般待遇?哪有什么可比性。
有人暗自腹诽之时,那边赵祯笑道:“稻谷长得不错,瓜果也凑合,不过都寻常,没什么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