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十六章 逐鹿中原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 逐鹿中原 下(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加我微信公众号“猎户星座”可以免费收到手机推送的历史故事哦。)

拓跋打开军事地图,和他的将军们注视着中国大地上几个主要帝国的势力范围:北魏占据着内蒙南部、山西北部大同盆地和陕西北部河套地区的游牧区域,后燕占据着山西中南部、河北、河南、山东以及辽宁,后秦占据着陕西关中地区和汉中,东晋盘踞在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后秦、东晋实力相对较弱,和北魏一直保持良好外交关系。而后燕占据着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实力最强,和北魏关系交恶。

北魏从战略上不用说是远交近攻,联弱抗强,攻击目标肯定是后燕。但北魏和后燕有漫长的国境线,进兵路线可以选择:

1、东进,走大同-张家口-居庸关-北京一线,沿桑干河谷穿过太行山和燕山的结合部居庸关,首先吃掉后燕蓟州兵团(北京),再挥师南下攻击后燕首都中山(河北定县);

2、南下,走大同-太原-井陉-中山一线,先吃掉后燕并州兵团(山西太原),再向东跨越太行山脉,兵出井陉攻击后燕首都中山。

第一种方案如果能击败蓟州兵团,可以把后燕直接分割成两块,后燕关外辽东的精锐部队有可能被阻挡在居庸关、山海关之外,而对后燕首都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但此举风险极大,一旦进攻受阻,拓跋的攻击部队立马陷入前有坚城,后有天险(燕山和太行山)的险恶境地,如果此时后燕的东北军和首都卫戍部队南北对进,北魏部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第二种方案似乎稳妥许多,山西的地形是两山加一川,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中间是汾河河谷链接的一连串小盆地,全部是南北走向,利于骑兵机动,一旦攻击受挫,部队可相对安全退回平城(山西大同市),另外山西地区刚刚从西燕并入后燕,人心还不稳固,也是南下作战的有利条件。

拓跋和将军们商议完毕,决心已定,公元396年8月,北魏南征兵团跨越雁门关,于9月抵达晋阳(太原)城下,此时后燕并州州长是慕容宝弟弟辽西王慕容农,慕容农在城外和拓跋交战,大败回晋阳,但晋阳守将慕舆嵩拒绝开城门,慕容农只得带领妻儿和几千骑兵向南奔逃,北魏将领长孙肥在潞川追上慕容农,俘虏他全部家眷,慕容农只在3个贴身卫士拼死保护下逃回首都。拓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山西。

这个出卖慕容农的后燕将领也叫慕舆嵩,和上文提到那个反叛慕容宝要拥立慕容麟的将领重名,不知是不是史家的笔误,但从这个将领的姓氏看,当时山西守军应该是慕容麟旧部(慕容麟和多个慕舆家族的人都有关系),但参合坡战役之后,慕容麟就被调回首都,慕容农接任并州州长,不知是不是慕容麟遭到猜忌而导致的人事变动;另外,史载那年山西粮食歉收,慕容农上任后又采取军事监控等高压政策,导致民怨沸腾;还有慕容农放弃坚城固守待援,而出城野战,正中拓跋下怀,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北魏拿下山西后,趁士气旺盛,继续向东攻击河北。拓跋首先派出将军封真领一路兵马出居庸关,佯攻蓟城(北京),牵制后燕兵力,自己带领兵团主力穿越太行山井陉(当年韩信就是出兵井陉灭赵),包围后燕首都中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