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八十五章 母子情仇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母子情仇 下(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上回说到拓跋弘亲政后第二年就指挥北魏军团击败骚扰边境的柔然部真可汗,取得了又一次对柔然的大胜。

可如果拓跋弘在这场战役中真正扮演了“指挥者”的角色的话,那就说明拓跋弘在公元470年的那个秋天,就已经掌控了北魏帝国的军事指挥权,随之而来的就是帝国的真正权利,“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拓跋弘得胜归朝之日,就是冯太后彻底淡出“江湖”之时,而之后“拓跋弘退位当太上皇”,以及“最终被冯太后鸩杀”的史料记载就显得是那样的“无稽”了。

从另一个方面讲,拓跋弘在老爸拓跋浚生前,从未像其曾祖拓跋焘那样担任过“太子监国”的角色,也就是说拓跋弘在这次北征柔然之前,就一直在皇宫大内做安稳皇帝,从未亲自管理过军政大事。这一方面是因为拓跋浚一朝勤修内政,帝国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所以没有皇帝御驾亲征,也就没给太子“留守监国”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拓跋浚死去的过早,那时拓跋弘年仅12岁,还不具备接触管理帝国事务的能力。

所以,在史书中记载的拓跋弘北征柔然的军事行动,应该是这个青年天子“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而读者不要忘记,仅仅一年前,北魏帝国在冯太后的领导下刚刚胜利结束了和刘宋帝国的战争,北魏帝国尽收淮北之地,战果之辉煌一定会大大提升冯太后的个人政治威望,于是拓跋弘在冯太后威望爆棚的大背景下“征柔然”的行动,不免让人感觉拓跋弘只是“走走过场”而已,其对军队的影响力以及控制力远没有史书所记载的那样牢固。而以冯太后以前以后的所作所为看,她绝对是个紧抓权利不放手的政治强人,所以冯太后绝对不会听任拓跋弘掌控军队,她必然会采取遏制措施,把皇帝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在以上的分析下,历史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我们再来看看拓跋弘“指挥”的这场“北征柔然”的军队序列安排:1、拓跋子推、拓跋云、拓跋天赐这些宗室王爷们和皇帝在女水汇合,大战柔然;2、源贺率各军为后继部队;3、吕罗汉留守朝廷。

心细的读者应该可以发现,处在战争前线的全部是宗室王爷,而作为后继部队以及留守朝廷的却是源贺、吕罗汉这样的外姓高官。我们不妨把目光定焦在源贺以及吕罗汉身上,看看这其中的奥妙吧。

源贺我们在前面章节多次提到,当年就是他协同陆丽以及刘尼为拓跋浚立下了不世之功,是杀死宗爱,力保拓跋浚上台的政变“铁三角”之一。正是靠着这种“拥立”之功,源贺被册封为王,从而进入了帝国核心领导圈。而在拓跋弘北征柔然之时,源贺已经官拜帝国太尉之职,也就是全军总司令。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老将军,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下他的身份。

源贺,鲜卑人,原名为秃发破羌,“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一个小国南凉的末代皇帝秃发仗吹亩印9414年,南凉亡于西秦之后,秃发破羌辗转来到北魏帝国,没想到受到当时帝国皇帝拓跋嗣(拓跋焘的老爸)的赏识,于是便混迹北魏官场,一路官运亨通。到了世祖拓跋焘的年代,拓跋焘也十分器重秃发破羌的聪慧和能力,赐爵位西平侯,加授龙骧将军,更为荣耀的是,拓跋焘对秃发破羌说:“你与我渊源相同,因故有了不同的姓氏,如今可以改姓源氏。”于是秃发破羌就变成了源贺。“秃发”和“拓跋”发音很近,所以拓跋焘才有此说,而赐给秃发破羌的“源”姓,也有追本溯源的意思。皇帝主动和大臣拉亲戚关系,可见对源贺的喜爱。不过,秃发这一支鲜卑家族很早就迁居到河西走廊一代,而拓跋家族则在蒙古草原上发家,其实,看他们两个家族的血统,早就差异巨大了,拓跋焘赐姓之举也可看做是帝王统御之术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