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疆兵变(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三章 南疆兵变(四)(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上回我们说到北魏中山王元英率领精锐铁骑击溃了南梁在义阳的围城军后,又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击义阳三关。在权衡利弊之后,元英在军政委李华佯攻平靖关,牵制南梁军兵力的前提下,率领兵团主力把武阳关围了个水泄不通。

而无巧不成书,正在元英要对武阳关实施攻打的关键时刻,南梁军派来支援武阳关的冠军将军彭瓮生和骠骑将军徐元季这两路大军也到达了武阳关下。

读史读到这里,我们一般都会认为元英会按老套路出牌,利用精锐骑兵的机动性高,野战能力强的特点,分兵“围点打援”,先解决彭瓮生和徐元季后,再反过头来收拾武阳关里的马广。

没想到元英在这里又给了我们一个惊奇,史载元英对手下将领说:“我观察南蛮在武阳关的防守不够严密,这个城池应该很好攻取。”于是,元英下令撤围而去,故意听任彭瓮生和徐元季率领援军入城,随后又突然合拢包围圈,重新把武阳关封锁了起来。

我们在上几章介绍了邢峦利用骑兵机动性和野战能力强的特点,放弃辎重大部队不顾,突击悬瓠城,并引诱白早生出兵野战,并一举击溃叛军的战例。而如今元英竟反其道而行之,不和南梁军野战,放任他们合兵一处,再实施攻打,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料想元英早年曾攻占过义阳三关,对武阳关内外的地理形势早已了然于胸。也许武阳关内部狭小无比,并不利于大批部队驻守,人多了反而腾挪不开,南梁援军的到来,并不会加强关隘的防守,所以元英才敢于放彭瓮生和徐元季入城。相反,彭瓮生和徐元季显然对义阳三关缺乏了解,他们盲目的率兵入关,恰恰落入了元英的圈套之中。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上的名将哪一个不是因势因时利导的指挥战斗,死搬硬套兵书战策,只会招致“纸上谈兵”似的失败。

史书记载,元英所料不错,北魏军只用6天时间就攻克武阳关,把武阳关南梁守军和援军一起包了饺子,杀伤无数,并生擒了包括马广、彭瓮生和徐元季三员大将在内的南梁7000多士卒,取得了义阳三关战役的开门红。

随后,战役的发展完全按照元英最初设想的那样,“三关唇齿相依,一关一破,其余两关势必瓦解”。在元英兵锋的威压下,南梁黄岘关守将李元履不战自溃,放弃城池,逃之夭夭;而驻守在平靖关的南梁司令官马仙琕见势不妙,也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元英兵不血刃,彻底收复义阳三关。

史书记载,此时的北魏中山王元英连战连捷,所部士气高昂,要顺势南下追击马仙琕,以报钟离之败的耻辱。但突然前方探马来报,南梁老将军韦睿率部增援,已抵达安陆驻防。元英忌惮于韦睿的厉害,于是放弃了继续追击,扩大战果的打算,止兵勒马,双方就此停战。

我们说名将韦睿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钟离之战后,韦睿调离了豫州刺史的岗位,来到荆州的江陵任南郡太守(打了胜仗却从州刺史降职为郡太守,高职低配,不知是不是得罪了什么权贵,史书没有记载,也无法瞎猜了),和马仙琕一起归南梁帝国荆州刺史七王爷萧秀节制。

白早生等人发起兵变,请求南梁支援之时,萧秀一面让马仙琕先行出发,一面紧急征调韦睿作为预备队,接应并支援马仙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